第1页 走自己的路
- 章节名:走自己的路
- 页码:第1页
1976年,我第一次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主人同我们见面的会议室里摆着痰盂,有些中国领袖还用它。于是,1978年邓小平到新加坡访问的时候,我们在会议室内他的座位旁边放了一个明代的蓝白色痰盂,他却没用,也许是他发觉新加坡华人跟中国人不一样,不随地吐痰”。 ------------------------------------------------------------------------------------------------ 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靠的不仅是高楼大厦硬件,还有包括法律,道德水平,卫生环境,习惯意识等软件。 全国禁止口香糖:“受到美国大肆嘲笑的一项禁令,是禁止香口胶。 —————————————————————————————————— 禁止燃放鞭炮:“最危险最吵闹的是华人的习俗,在农历新年期间放鞭炮。人们受到严重的灼伤和其他伤害,尤其是儿童。木屋经常失火,甚至整个非法木屋村化为灰烬。1970年华人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发生了一场规模极大的火灾,五个人丧生,许多人受伤。我决定明文规定放鞭炮是犯法行为,禁止了这个长期延续下来的华人喜庆传统习俗。两年后,两个没有武装的警察试图拦阻一群人放鞭炮,却遭到残酷殴打。于是我完全禁止鞭炮进口”。 —————————————————————————————————————— 禁止印度人大街放牛:“1964年11月 的某天早上,我从政府大厦的办公室向窗外眺望,视线扫过大草场,看到几头牛在海滨公园的草地上吃草!几天之后,一名律师驱车经过市区边缘的一条主要公路 时,撞到一头牛,不幸身亡。养牛的印度人把牛赶到市区,在路旁放牧,甚至把牛带到海滨公园。我召集公共卫生处的官员开会,订下立即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计 划。我们给牛羊的主人规l 定了一个到1965年1月31日为止的宽限期。此后,这类走失的牲畜将被送往屠宰场,屠宰后的鲜肉将送给各个收容所。到2月,共有53头牛被逮着送往屠宰场。不久,所有牛羊都很快地回到棚里去”。 ———————————————————————————————— 禁止偷花:人们的坏习惯是长期养成的,如随意践踏植物和草地,破坏花圃,有时又偷窃树苗,或把脚踏车和电单车靠在树身 上,把树木压倒。要革除这些陋习,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有这种毛病的不光是穷人。一名医生看上了一棵颇有价值,刚刚种下的南美杉,把它从中央分道堤上移 走,想把它移植到自己的花园里,被逮个正着。 ———————————————————————————————————— 为克服一开始人们对绿化所采取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我们让孩子们在学校里亲自栽种并照顾树木,辟设小花园,希望他们把绿化的信息带回家让父母也了解。 —————————————————————————————————————— 为了在这个第三世界地区凸显我们的第一世界水平,我们着手把新加坡发展成为热带的花园城市,终年清洁翠绿。每逢民众联络所开幕,到各个机构访问参观或在交通圈主持公路竣工仪式时,我都会种树做纪念。所种的树有些长得茂盛,但是多数都枯萎了。要是我再到某个联络所,负责人会在我访问之前补种上一棵。我的结论是,树木种下后必须有个部门来管理,于是便在国家发展部设立了一个署负责这项工作。 —————————————————————————————————————— 取得一些进展之后,我会见了各个部门和法定机构的所有高级官员,要他们大力推动绿化运动。我告诉他们,我到过将近150 个国家和地区,也在接近同样数目的政府宾馆里住过,留下好印象的不是建筑物的大小,而是保养的水平。从建筑物无人照顾的情形——脸盆破裂、水喉漏水、抽水马桶发生故障、建筑全面失修以及花园荒芜——我就能知道一个国家和它的行政人员士气低落。到新加坡的贵宾同样会做出这种判断。 ———————————————————————————————————— 我们种植了上百万棵树,有棕榈树和灌木,教导人民如何爱护它们,而不是加以摧残和破坏。这个绿化行动提高了人民的士气,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自豪感。…… —————————————————————————————————————— 从一个城市的植物可以看出它的污染程度。……在其他城市,经济情况较好的人可以搬迁到干净和翠绿的郊区,远离城市受污染的地带,新加坡的土地面积却迫使我们在同一个小地方工作、消闲和居住。所以不论是富人或贫民,我们都必须为他们保护环境,保持清洁和优雅。 —————————————————————————————————————— 作为一个诚实的民选政府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要赢得选举,不需要大笔金钱。如果候选人需要花大笔钱才能当选,贪污的循环必然会开始。亚洲许多国家的祸根是,选举的费用很高。胜利者在花了一大笔钱竞选而当选之后,必须收回本钱,同时积累资金以供下一届选举之用。这种恶性循环就这样周而复始。 在新加坡,我们避免用金钱来赢得选票。早在1959年,作为反对党领袖,我便说服了首席部长林有福规定投票是强制的,并且禁止用汽车载送选民前往投票站。掌握政权之后,我们清除了私会党在政治活动中的影响。我们的选举开支数目很小,比法律规定的限额少得多。人民行动党没有必要在选举过后补充财库,平时也没有送礼给选民。我们通过提供工作,兴建学校、医院和民众联络所,最重要的是建造让他们拥有的住房,使他们一再投票支持我们。这些是真正的实际利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深信,为了自己和子女的前途,必须支持人民行动党。反对党也不需要金钱。他们若击败我们的候选人,那是因为选民决定要选一个反对党议员来向政府施加压力,使政府做出更多让步。 另一方面,新加坡证明了一个廉洁、不涉及金钱的选举制度有助于维持政府的诚实。然而只有在诚实能干的人愿意参加选举并负起领导责任的情况下,新加坡才能保持廉洁诚实。在他们管理之下,新加坡经济过去二十年来每年增长了8%到9%。据世界银行评估,1995年新加坡公民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第九位。 对建国的一代领袖而言,诚实已经成了习惯,任何收买我的同僚的企图,都会被拒绝。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争取权力,是为了改进社会而不是发财致富。但他们是无法复制的,因为要再造一个使他们与众不同的客观环境是不可能的。接我们班的领袖之所以会进入政坛成为部长,是职业的选择,而且不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对于具备部长素质的人,所给的工资不高,只等于他们在外面可以赚到的一小部分,而又期待他们长期留在政府中,那是不切实际的。随着经济的高度增长,新加坡私人企业界的收入提高,部长的薪水必须跟得上私人企业界高级人员的收入。部长和公务员的工资达不到应有的水平,搞垮了亚洲许多国家的政府。为了使政治领袖和高级官员维持廉正自守的高水平,给他们足够的薪酬,是极其重要的。 独立之后,我冻结了部长的薪水,同时使公职人员的加薪保持低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要确保能够应付预料中的失业情况和经济放缓的局面,同时也是要以身作则。1970年新加坡失业情况不怎么严重,大家生活比较宽裕的时候,我把部长的月薪从2500元提高到4500元,自己却照旧拿3500元,以便提醒公职人员仍然必须节制。每隔几年我就得提高部长的月薪,以缩小部长薪金同私人企业酬劳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 1978年陈庆炎博士是本地一家大银行――华侨银行的总经理,根据薪级,他年入可达95万元。我劝他辞职担任政务部长,薪水不到过去的1/3,他还失去了各种额外利益,价值最高的是一辆汽车还有司机。交通部长王鼎昌在建筑业蓬勃的时期,不再当建筑师,也做出了牺牲。 出任内阁资政后,我于1994年在国会建议政府制订一个公式,使部长、法官和高级公务员的薪金跟私人企业界的报税额挂钩,自动进行调整。由于新加坡经济二十多年来每年增长7%到10%,公共部门的薪水始终落后于私人企业界两三年。1995年,吴总理决定订下我提出的一个公式,把部长和高级公务员的薪水,跟私人企业界高级人员的薪酬挂钩,以便私人企业界高级人员收入提高时,他们自动获得加薪。部长和高级官员的薪水,将改为等于私人企业高级人员在所得税报表上呈报的收入的2/3。 这个改变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尤其是在专业人士当中。他们认为,跟先进国家部长的薪水相比,这种做法太过分了。长期以来,人们惯于让公务员支取低薪。让部长不但行使权力,也根据工作的重要性获得薪酬的主张,他们认为不适当。我协助总理为这个改变辩护。对那些指部长由于地位高,享有荣誉又掌握大权,因而获得的补偿已经足够有余的论点,我提出了反驳,也反驳了公职人员应该牺牲收入的看法。我认为这种超凡脱俗的看法不切实际,肯定会使部长不愿意长期做下去,而一位部长持续不断地在任以及由此所获的经验,一直是新加坡政府的重要长处和优势。政府做出决定所显示的经验和判断,都是来自部长的贡献。那是他们看得远,能从长计议和策划的结果。 在18个月后举行的选举中,反对党把部长薪水当做选举课题提出来,结果由吴总理领导的政府还是胜利了。人民要的是能拿出成绩的诚实廉洁的好政府,而人民行动党推出的就是这样的政府。从私人企业界招募人才,现在已经不那么困难。薪酬不调整,我们永远无法委任新加坡一些能力最强的执业律师担任法官。薪酬调整之前,最优秀的办案律师一年收入一两百万元,法官薪水则少于30万元。我们也让那些在政府部门服务的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的薪水,跟私人企业界人员的收入挂钩。 这个薪水公式不等于年年加薪,因为私人企业界的收入时高时低。1995年私人企业界收入下降,1997年,所有部长和高级官员的薪水也随之削减。 1997年,韩国、印尼等东亚国家都惨遭金融风暴蹂躏,贪污和朋党主义使它们的困难变本加厉。新加坡没有贪污和朋党主义,所以我们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金融危机。其他国家却为此蒙受数以万亿元计的损失。 ———————————————————————————————————— 英法两国分别让40多个前英国殖民地和25个前法国殖民地相继独立,并为这些国家制定西方式宪法,迄今已有50年了,不幸的是,无论是亚洲乃至非洲这些国家发展都很糟糕。就连美国,也无法成功地让菲律宾在1945年独立50年后的今天,成为繁荣的国家。因为没有秩序,经济建设受到影响,法律也难运作,当个人的权利扩张到极端,就会导致破坏社会秩序的后果。正是这种秩序第一的观点,成为新加坡治国的理念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强调纪律要成为国家的主要稳定因素。就新加坡来说,这种精神意义体现在人们已经将遵纪守法内化为一种观念和自觉,自觉遵纪守法,从而给新加坡带来了秩序、安全和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稳定局面。在国际上也普遍受到赞扬。1993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将新加坡列为对人民财产最有保障的国家,评比总分为10分,新加坡得9.5分,而同样以安全、秩序闻名的日本只得9.1分。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新加坡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 ———————————————————————————————————— 自由只能存在于一个秩序井然的国家,一个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社会,自由不可能存在。在东方社会里,最重要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让每一个人都能享有最大的自由。 —————————————————————————————————————— 历史告诉我们,自由民主需要经济发展、学识文明、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和足以保障言论自由与人权的政治体制。它需要一个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公民社会,让观点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人民,愿意彼此合作共存。在一个公民社会里,公民在家庭和国家之间,还可能附属于一系列机构组织,例如为促进某种共恫利益的志愿团体、宗教组织、工会、专业组织,以及各类自助团体。一个民族惟有培养起包容和忍让的文化,民主才行得通。在这样的环境里,少数人能够接受由多数人做主,直到下届大选为止,同时耐心地和平地等待机会,以说服更多选民支持他们的主张,使他们能够组织政府。把民主制度强加给那些传统上你争我斗,至死方休的国家是行不通的。韩国就是一个例子。不论当家做主的是个军人独裁者或者是民选总统,韩国人都要上街斗争到底。台湾则是会场里频频上演铁公鸡,街头也一再发生殴斗事件。这种种现象,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上的差异。每一个民族终究会形成各自具有不同代表性,符合本身习俗与文化的政府。 —————————————————————————————————————— 美国、西方,甚至日本之所以对亚洲的民主与人权这么感兴趣,焦点并不在台湾地区、韩国、香港或新加坡,他们关注的是中国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美国要这些 东亚之“虎”成为中国的榜样,让中国看看这些自由社会正因为拥有民主的政治体制,所以能有蓬勃的经济发展。其实不然。中国将走出自己的发展方向,有选择性 地采纳它认为有价值,能符合中国发展前景的政府治国方式。中国人民对“乱”有一种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恐慌。正因为中国庞大,领导人益发得分外谨慎,在引进 或采用任何模式或原理之前,都必须小心翼翼地测试、调整、修正,肯定没有问题之后,才把它融人本国的体制。 —————————————————————————————————— 我在1954年乘搭意大利客轮亚洲号首次游览香港。客轮在当地停留了三个晚上,让我和芝有机会在这块殖民地 上闲逛。面向海港的香港本岛是个璀璨妩媚的城市,跟对岸九龙欣欣向荣的市镇遥相辉映。市中心背靠着海拔大约1000英尺的太平山,公路和房屋掩映其间,景致迷人。 香港人勤奋,货品价廉物美,服务一流。一天早上,有人带我到一家裁缝店定做两套西装,让裁缝师傅量身。下午回到小店试穿新装,裁好的西装当晚就送到船舱。这是新加坡裁缝师傅所无法做到的。当时我不曾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解放”大陆,造成一两百万中国难民潮水般涌入香港,裹挟着大批来自中国最杰出的企业家、 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他们有来自上海的,也有来自浙江、江苏和广东的。这些大陆精英形成了一个厚实的人才基础。 对全世界来说,香港和新加坡是两个相似的华人城市,规模大小也差不多。对我而言,两地显著的差别不少于彼此的共同点。香港土地面积比新加坡大一倍,挤满香港本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的人口,也比新加坡多一倍。1949年的香港,无论政治或经济环境都是一片灰暗,纯粹依赖大陆的自我克制作为生存条件。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随时会开进来。但是,即使变数再大,即使有着朝不保夕的惶恐,香港仍然繁荣兴盛起来。 新加坡当时没有面对如此惨淡的局面。我庆幸我们那时无须像香港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生活朝不保夕,但是跟香港不同,我们没有大陆源源涌来的150万难民。也许如果能吸引到这一股难民潮,以及随之而来的最出色的企业家和最勤奋耐劳、足智多谋、干劲十足的人才,我们就能拥有同样的额外竞争优势。 事实上,1949年同样来自大陆的难民浪潮何尝不也助台湾一臂之力。若不是有这个浪潮,台湾不可能把1949年以前治理中国多年的顶尖领导人才,都吸纳过去。他们的行政,加上美国的援助,改变了台湾。当这一切在1949年发生时,我还不了解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创业人才,也未曾意识到这些训练有素的人才,正是改变社会、提升社会的酵母。 香港人依赖的不是政府,他们自力更生,靠自己靠家人。他们格外勤奋,沿街叫卖兜售,制造一些小巧玲珑的东西,或者买进卖出,做生意不放弃任何运气。香港人谋求成功的意念无比强烈,家庭成员、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分外密切。 我清楚认识到只设少许社会安全网,甚至完全不设安全网的好处。这样的环境激发香港人力争上游。他们同殖民政府之间没有一纸社会契约。香港人和新加坡人不同,香港人既不能管也不去管防务问题,也不管群体利益。香港不是一个国家——更确切地说,是不准成为一个国家;中国绝不允许,英国也从未尝试。这就是新港之间的天渊 之别。 —————————————————————————————————————— 因为对亚洲的发展情况有所认识,我从中得出这样的结 论:要建立好政府,非有优秀人才不可。不论政治体制有多 好,差劲的领袖仍会给人民带来伤害。相反地,我见过好些 社会,尽管缺乏健全的政治体制,却管理得很妥善,正因为 有优秀强悍的领袖当政。我也亲眼看着80多个前殖民地,虽 有英国法国亲自为它们制定宪法,却多数以失败告终,原因 不是宪制出了问题,而纯粹是由于建立民主政治体制的先决 条件并不存在。这些国家无一拥有一个公民社会和受过教育 的选民,人民也未曾具有接受在位者的权威的文化传统。这 些民主传统要在群众中扎根,还得历经好几代人。在人民仍 然以族群领袖为效忠对象的新兴国家里,诚实无私的领导人 不可或缺,否则,就算宪法制度提供再多保障,国家终究要 失败。就因为这些继承民主宪制的领袖强势不足,终于导致 国家走上暴乱、政变和革命之路。 新加坡最关键的发展因素,在于部长能力高强,并拥有 一群素质高的公务员做后盾。起用能力不强的人掌管一个部 门,我就必须不懈地予以督促,协助检讨问题,扫除障碍, 最后总还是达不到理想的目标。反之,只要选对了人,就犹 如卸下了肩上的一副重担。把部门交托给能人掌管之后,我 只需清楚阐明目标,指定完成目标的时限,对方自有办法如 期完成任务。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