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第二章 常人方法学
- 章节名:第二章 常人方法学
- 页码:第66页
不过,常人方法学的彻底反思——尤其是它对自身的反思——势必带来一个问题:既然如此,常人方法学与其所批判的社会学有何不同?而且,不断的反思——对反思的反思的反思……——本身是否包含了一个悖论? 常人方法学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反思正是常人方法学与传统社会学的区分所在,传统社会学由于未能区分研究的题目(topic)和理论的资料来源(resource),因而是一种“陷入性观看(社会现象)”(looking within)的社会理论;而常人方法学则明确区分哪些是被研究、被描述的,哪些是用来描述的,因此是“无所涉入地观察(社会现象)”(looking without)。不过有必要指出,加芬克尔的这种区别存在被误解的可能,因为常人方法学家同样处在世界中,处在相互交织的“索引性”之网中,不可能彻底地无所涉入,因此他的说法只是强调常人方法学的方法论取向,而并不是为常人方法学指定了一个牢固不变的立场。 回到这部分开头波勒纳的那个思想实验:在听完上帝的训诫后,“超验的人类学家”有什么选择呢?要么做“彻底”的探索(radical inquiry),代价是产生世俗永远不可理解、也许只有上帝才能明白的描述;要么做一个世俗研究者,只是在研究世俗理解性和世俗实践中记住“上帝的告诫”,保持他[/她]的反思性。也许后者正是常人方法学的唯一选择,“在世俗认识论和反省认识论之间摇摆”。 引自 第二章 常人方法学 ambiguous & unsatisfactory
111人阅读
Gitamitra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66页 第二章 常人方法学
-
第223页 第六章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
吉登斯所谓对行动的反思性监控,指的是在活动者的活动流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行为的目的性或意图...
-
第245页 第六章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分析
在20世纪晚期,我们仍然需要一种批判理论,但这种理论的背后已不再有历史秩序的必然承诺,而...
> 查看全部2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