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怎样读书》《为什么读书》
- 章节名:胡适《怎样读书》《为什么读书》
胡适先生提到读书有两个条件:精、博。 “精”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何为手到?(一)标点分段(二)查参考书(三)做札记。 札记分四种:(一)抄备忘录(二)提要(二)记录心得(三)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之文章。 费一番功夫,整理整理,综合起来做札记,那经过整理和综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脑中,于是这思想就属于自己的了。只有自己做一番手到的功夫,或提要,或说明,或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用自己的语言申述过,读来的思想才变成自己的了。 “博”是为(一)参考(二)做人。 先研究一点社会学、文字学、考古学等,再去看《诗经》,就比前更懂。若研究一点文字学、伦理学、心理学、数学后,再看《墨子》,就能全明白。 只有一技之艺固然不好,什么都能说什么都不精,也不好。理想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想金字塔,大、高、尖。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为什么读书?一、书本是学问智识经验之记录;二、为读书而读书,读书愈多,所能读的书愈多;三、解决困难而读书,解决眼前困难,应对环境,获得思想材料来源。 做成一个学问博大而精神的学者。精神方面,要专门学问;博大方面,是旁搜博览。用专门学问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毫不相干的各种泛览。这样的学者好比金字塔。 最后,我认为最最认同的一点,胡适先生提到,读书必须会一种外国文。中国所有汗牛充栋的书,很少有系统有结构,一切经史子集,都是杂货店。《论语》东一句“子曰”西一句“子曰”,《孟子》等数都是零零散散,集结而成,毫无系统可言。中国书中有系统可读的书不过半打。所以,要下一段时期的苦功学习外国文,看外国专著,能不费力气看懂外国书,那么便可毫无阻碍地读书了,且觉出其中的乐趣。
吉吉马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怎样研究英语》《怎样学习日语》
最近,重拾英语,也了解了透析法学英语的概念和方法,制订了学习计划。同时,在图书馆偶遇了...
-
胡适《怎样读书》《为什么读书》
-
陈钟凡《读什么书》王云五《怎样读书》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四分法把中国旧书分为经史子集,但经应该归文学一类,史是文学书,所以中国旧书分为三类,史...
-
马寅初《余对于读书之经验》孙福熙《读书并非为黄金》潘仰尧《读书方法》曹聚仁《我的读书经验》
作息有时:读书与运动,每日均有定时,并非终日读书,废寝忘食。亦非终日运动,不顾一切,损...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