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中学什么
- 章节名:第十二讲 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中学什么
关键论点: 1. 权力分散未必好,关键是怎么集中,集中后干什么。在这些方面,新加坡有三点经验值得中国参考:政党怎么组织权力?怎么维持权力?怎么有效使用权力。 2. 中国共产党的精英是从党内体系培养的。在很多时候,由于制度不完善,精英培养制度演化成实际上的精英淘汰制度,有思想才干的,反而可能会被淘汰。 3. 人们一般把高薪和养廉联系在一起。不过,要指出的是,养廉只是其中一个目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考虑,是要通过高薪制度与社会竞争精英人才。 4. 很多人以为民主就是多党竞争,这并不确切。民主的本质是竞争,而不是政党的数量。 新加坡是否值得中国学习,有的人说不能学,有的人说能学,莫衷一是。这里首先要明确学的含义,如果把学习理解为复制,那么新加坡是不能学的,因为新加坡太小了。但如果把学习正常地理解为借鉴和参考,新加坡的确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邓小平本人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就非常地重视新加坡经验,他及此后的朱镕基、温家宝等都强调要学习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直到今天,新加坡的经济、政治发展经验是值得中国学习的。这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新加坡最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就是其政治经验。政治的首要问题就是权力,那么在权力体系方面,新加坡显然是集权制度。作者提出,一般学者都认为集权制度下必然产生腐败,但是新加坡的集权制度却没有产生腐败,原因何在呢?在提出这一问题之前,作者就指出了权力的集中是中性的,并非一个价值判断,不能说它是好还是坏,而且任何现代国家的权力都是集中的,包括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堪称帝王般的权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所提出的任何现代国家的权力都是集中的,指的是在权力的运用和执行方面。这并非从政治制度方面考量的,而是国家治理方面来讲的。新加坡的权力相当集中,PAP拥有一个列宁主义式的政党架构,且是“一党独大”的,其他政党的力量太过弱小。 而较之于新加坡,中国是一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权力也是集中的。但是由于存在着分权与集权的交织,权力无形之中流失了,于是产生了集权但缺少权力,分权但缺少民主的尴尬局面。美国作为民主国家,领导人产生的权力分散的,但一经产生,便就是非常大的权力,美国的司法、行政、立法等部门的权力也非常集中。因此可以说,分权也好,集权也罢,都是中性的。分权未必好,集中的权力未必差,关键是如何使用。这就产生了新加坡的模式。 第一, 融政党于社会。这里需要讨论的是,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是融政党于社会吗?中国共产党有8000多万党员,这8000多万党员也有很强的社会代表性啊。作者认为,这里就需要区分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虽多,但依然延续的是革命时期的动员性作用,即吸纳党员的目的是寻得对政府的支持,尽管这些年在发生转型,但从革命型政党向执政型的政党转移依然任务艰巨。新加坡则不同,一方面,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分为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两个部分,党员数量不多。党员是隐性的,人们对其的感觉并不是很强烈,这就说明政党的社会融入性强,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尤其是列宁主义强调的成为了社会的精英部分。另一方面,在培养干部方面,新加坡政治精英的选拔采取的是与社会竞争优秀人才,从社会中选拔。而中共则是一套内部的培养体系,与社会的距离较远。 在这里要思考一个问题,新加坡的政治精英选拔为何要采用高薪的手段? 作者指出,之所以采用高薪,是为了与社会竞争优秀人才。新加坡自建国开始,领导人就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政治人才是国家生存、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新加坡政治精英的选拔向社会开放,并采用高薪手段,既能向社会“抢夺”人才,增加社会基础,又能避免腐败利益集团的形成。 第二,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新加坡做的很好。在新加坡执政党是要定期和选民直接见面的,并共同讨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这在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是很难实现的,一方面,人口众多,使得政府官员很难与所有的群众直接接触。另一方面,我们的民主方式是一种间接的民主,除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基层群众直接选举产生外,其他三级均由下一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这样其实人大代表与老百姓的直接联系机制就缺乏了。 当然,中国的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中国处于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如追求形式上的民主,结果是既实现不了民主,经济也得不到发展,只会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 第三, 反对党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志。作者认为,很多人一般把民主和多党政治联系在一起,甚至把反对党等同于民主政治,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反对党虽然可以制约执政党,但这种制约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和人民同样可以制约。在新加坡就是这样。 第四, 重视制度的作用。新加坡的领袖人物,比如李光耀,这位政治强人选择了执政党的建设、反腐败制度建设等,他的个人治理能力转换为了一套稳定的政治制度。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如果真的要学新加坡,可以学什么? 1. 可以学习新加坡的政治精英培养模式,政治精英的选拔源自社会,而非内部的淘汰机制,与社会竞争优秀人才是一条可行之路,在社会上有过经商经验或经过风雨洗礼的成功人士,如果热衷于政治服务,那么对社会发展来说或许也是有利的。 2. 重视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上,给予社会更多的福利,“亲商”是手段,“亲民”是目的。 3. 加强政治精英与社会民众的有机联系,增强群众基础。创造多种条件让群众监督政府,监督掌权者,这对于抑制腐败大有好处。 4. 在党员的吸纳和培养方面,注重质量,数量不宜过大。
南湖居士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九讲 必须保卫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政策
关键论点: 1.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出于国家策划。同样地,解决由市场经济引出的...
-
第十讲、第十一讲:乡村民主与中国的政治进程,农民与民主:被忽略的关键点
第十讲关键论点: 1. 与中国其他阶级相比较,农民阶级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是传统...
-
第十二讲 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中学什么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