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第一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 章节名:第一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 页码:第14页
买房,卖梦想的房奴 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暂时称呼他为小飞。他21岁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毕业。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他于是回到老家,在省会的证券公司当一名普通员工。1年以后,蚁族小飞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小苏,于是向她求婚。小苏问他,那房子怎么办?他说,我才工作一年,加上大学时候赚了点钱,大概就攒下来10多元。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花这笔钱在当地买个小房子,二是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小苏说好,我相信你,我选二。于是小飞和小苏租了一个两房一厅就结婚了,房子真是破,晚上都能听到天花板上的老鼠在开派对。第二年,他们生了个女孩,他们没买房结婚4年后,小飞的事业终于有了点起色,他成为一个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第6年的时候,他在新的公司站稳了脚,收入也开始稳定起来。他花了大概30万在当地买了套一般的房子,全家搬了进去。等他32岁的时候,终于赚了自己的第一个100万。虽然朋友们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但小飞也不准备用这笔钱来买更大的房子,他想继续做他的投资生意。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飞和小苏其实是你认识的人,他们叫巴菲特和苏珊。 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我们来做这样一个“人生试验”。 假设有这么两个人,小强和小明,他们同年从同一个专业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2年后,他们月收入都是5000,现在他们决定考虑买房子的事情。正好单位的班车通过北京五环的一个地方,房价1.2万一平方米,户型是80平方米的两居。两个家庭都能够支持大概35万元,如果按照最长的30年贷款算下来,月供大概在3000元左右。 盘算下来,小强决定买房,而小明决定拿钱投资自己。 半年以后,小强和小明的收入分配有了下列的不同。小强开始每天坐班车上班,而小明在单位附近花1500元租了一间房子。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小强和小明每月的收入和支出。 小强 小明 收入 5000 5000 必须支出 3000房贷 1500房租 1200生活费 1200生活费 500机动费用 500机动费用 共4700元 共3200元 月剩余 300元 1800元正现金流 小强每个月只有300元节余,他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有的大额消费,避免所有的出游活动。他心里这么想的:反正有房子了,熬一熬就能过去的!小明则开始把更多的钱花在自己身上,他觉得这个时候投资置业才是最重要的。他看了几个认证和能力培训班,找经理要了一个书单,购买自己需要的书。同时他还拿出一部分钱作为活动基金,因为他知道,在课程中结识人脉的收获往往和课程一样重要,但是人脉需要持续的活动来维系。看看这个决定会让他们的职业有什么不同? 小强 小明 投资 投入200元/月进入学习 投入1200元/月学习 1年自我提升费用2400元 1年1.4万 能力 单位培训 单位培训 提升 认证培训 上不起 1个认证培训 4000元 能力课程 1个 2000元 2个能力课程 4000元 购书18本 400元 购书30本 1500元 活动基金 元 活动基金400元/月 人脉 50人 认证、培训课程认识200人 无维护,保持10%,5人 活动费用维护,保持30%,60人 小明的投资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他的简历上每年都会稳定地增加....个认证,他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人脉圈子每年是小强的12倍之多,这让他总是有一些行行业业的朋友,他成为公司资源的中心,甚至有时候上头需要什么渠道,都会问他一下。他还在准备读MBA,为自己再上一级做准备。当然小强也不差,为了自己的房贷,他也很努力地工作。只是他慢慢意识到学习真的很重要,往往自己一个多月时间工作的心得,小明课堂上一句话就听到了。但是囊肿羞涩,他没有能力投入。而且自己精力不足,因为房子离公司太远,每天回到家就已经九点多钟,稍微休息一下就该睡觉了。 这样一个购房的选择,在升职加薪方面,会有什么影响?小明因为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好的人脉,升职的速度几乎是小强的两倍。 10年职业发展 3年/次(小强) 1.5年/次(小明) 升职次数 升职3次 升职6次 税后月薪 1.5万 5.2万 年薪 19.5万 68万 10年过去,现在小明和小强都有各自的发展。小强在自己的公司做到了经理,年薪大概20万。而小明5年后升到了经理,就跳到了另外一家企业,从经理做到了总监,然后与两个朋友开始一起创业,现在有股份,年薪大概68万。从职业发展理论来说:一个成功的职业发展人士,十年后一个月的收入是十年前一年收入的十倍。现在小强的房贷还得差不多了,但是小明一年的收入是他的三倍多,为了的平台和前景,远远不是他能够比拟的。因为小明的专业能力和交际面一直在上升期,慢慢进入资源层面的竞争,而小强却慢慢地进入体力下降的瓶颈期,他似乎已经能够看到天花板的靠近...... 小明与小强的另一个重大差距是,在这个期间小明做了两次重要的跳槽选择。小明很清楚地知道,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期待一个公司或者行业连续10年都有最快的发展,怎么可能?自我的快速发展,也许需要通过调整职业方向的方式来实现。而小强则不敢冒这样的险——因为他的房贷让他不敢做任何的职业变动了。 经济收支 小强 小明 月存款 300 1800 月支出 4700 3200 有一个很好的共组机会, 17个月 1个月 但前三个月试用期3000, 通过后6000,两人分别需要 准备的时间 有一个创业机会,前景很好, 永远无法跳 8个月准备期 但1年内每月只有2000,两人 面临的选择 回头看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3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这正是我们要拆掉的“思维之墙”。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撞撞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地来自于一件物品吗?即使说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么? 为了消遣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看看,这堵墙背后是什么。 考验怕失败 进城怕失业 我 恋爱怕限制 生活怕无趣 这又是一个自己的安全感囚禁的人。我们往往被几个信念囚禁一生。 踢那只“鬼手” 2008年5月,我在汶川当志愿者,遇到这样的一个女同学。他的教室从六楼塌到一楼,她从教室的废墟里面站出来,扒开碎砖石出来了。在从废墟往下跳的时候,她知道下面还压着很多她的同学。 转移到德阳的时候,她总是被一个梦境所困扰:她的同学从土里伸出手来,抓住她的腿——你为什么不救我!?为什么踏着我的尸体离开?她不敢睡觉。不敢穿短裤,甚至不敢去有土壤的地方:她有一个巨大的恐惧需要战胜。 有天晚上,我牵着她的手到操场上,然后问她:“如果有鬼伸手出来抓你。你会怎么办?” 她说:“我会吓得瘫在地上,动也不敢动。” 我说如果是有鬼抓住我呢? 她想了想,说:“我可能会拉你。” 我说:“你试试看?”于是她开始拉我,但是我扛着没有被拉动。 “如果拉不动呢?”我说。 她想了想说:“我会去踢他们的手,不要去抓我的古典哥哥。” 我说:“你试试看。”她真的一脚踢来,踢在我的脚踝上。 痛得很,但是抬头看到她眼里面的坚定,我知道她的问题解决了。 当这个孩子开始敢于去面对被鬼抓到,而且踢“那只手”的时候,她的恐惧烟消云散。 必问自己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今天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在很多的电脑上面发现intel inside这个标志,今天,有一个intel的CPU已经成为一种荣耀。商家知道,把这个标签贴在电脑上,就能够增加电脑的价值:用户知道,这个标志意味着稳定和高速的运算。因为大家知道,intel生产全世界最好的CPU。 谁又能想到,英特尔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器制造商呢?从1968年起,它的主要业务和利润都来自于存储器。1980年,日本公司的存储器异军突起,以难以置信的低价,席卷世界市场,把美国公司逼到绝境。1985年,在连续六个季度的收入下降后,英特尔公司首席运营官格鲁夫意气消沉地与董事长兼CEO摩尔痛苦地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都要下台,而英特尔就会从此一蹶不振了。 有一天,当被对手逼到了战场的死角,这两个平时呼风唤雨的人,双双触碰到恐惧的底线。他们要开始触底反弹了。 格鲁夫突然问摩尔:“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你认为新进来的这个家伙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说:“他会完全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盯着摩尔:“既然这样,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自己动手?” 这个想法太惨痛了,对英特尔公司来说,放弃存储器等于放弃了自己的身份,等于放弃自己近20年苦心经营的阵地,等于在对手面前不战自退。但是,既然坚持没有获胜的希望,为什么不放弃?摩尔很快与格鲁夫达成共识:放弃存储器市场,主攻芯片。他们力排众议,顶住层层压力,如壮士断臂一样重新开拓芯片市场,顺利穿越了这一鬼门关。这个转变被格鲁夫成为“战略转折点”。 第二年,格鲁夫因其深刻的洞察力和英明的决断力当上了这家公司的CEO。1992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到1995年,英特尔累计生产了1.6亿个芯片,一举占领了世界80%的PC市场,取得了绝对霸权。 你有没有被逼到命运的墙角?有没有试过触碰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的底线?那一瞬间你会怎么问自己? 请记得问自己格鲁夫的两个触底反弹问题: 如果我失败了,新来代替我的那个家伙,他会怎么办?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 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 故事的主人公叫刘丽,今年29岁,是厦门一家洗脚城的洗脚妹。她高中学历,家境贫寒,来自安徽农村,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刘丽每天工作12个小时,收入2000~3000元。她没有什么姿色,也没有什么积蓄,从事着一份越老越吃力的工作。总之,从理论上来说,她应该是那种世界上最没有安全感的女人。 但是就是这个洗脚妹,7年来每个月除了自己几百块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都用于资助10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而这些钱足够在厦门支付一套小户型的首付,让她安安心心地过日子。为了赚钱,她会没日没夜地加班,但是每个月总有两天,她会请假乘坐公交车去看望受助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她还是一名公益爱心组织的发起人, 她建了三个QQ群,和数百位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一起助学。她13岁时因为家里贫困辍学打工,深知学习对命运的改变。现在,她也是一名学生,她报名了远程教育,攻读工商管理大学专业。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人自危的今天,这是怎样的一种强大与坦荡,她的心里,需要多么强大的安全感!! 但洗脚妹刘丽,是如何开始这个旅程的? 刚刚开始做洗脚妹的时候,刘丽自己都不接受,“我从小到大都是年级第一名,怎么出来工作就是去按别人的臭脚丫子”第一月的工资是1800块钱,刘丽把1500元寄给了家里,希望父母可以宽慰一些,却遭到了父母亲的痛骂:“村里面有人说你和别人睡觉赚钱,是不是真的:”刘丽不敢告诉他们真相。告诉他们也不会懂,刘丽只好骗他们说:“我在服装厂工作。” 洗脚城有好人有坏人,这个20岁的女孩子学会每天面对一些突发的恶意,应付着家人的猜测,每月给家人寄去大部分的钱,支持弟弟妹妹读书。两年过去,她的家境慢慢变化,家里盖起了房子,弟弟妹妹地也开始上学。但是就在那年春节回家时,刘丽的父母由于女儿的“不光彩”工作,竟然把她赶了出来。这让刘丽彻底崩溃了。“在外面受苦受累不管怎么样,我都可以接受。因为我还有一个家,我家里需要我。可是听到我爸妈这些话的时候,我真的连死的心都有。”她不是委屈,而是绝望。刘丽想到了死,她准备好了刀,却一直没有划下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外面的世界,打拼得伤痕累累,你磕磕碰碰回到你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却被最亲的人一刀刺中你心房的正中,最痛最脆弱的地方?那一年的刘丽正经历这样的痛苦,她的委屈、她的无奈、她对辍学的痛心一起涌上,要彻底把她毁灭,把她多年唯一的安全感毁灭!如果你是刘丽,你会怎么做? 不知道怎样的一个转念,刘丽在那一瞬间做了一个决定,她在接下来的7年会无数次地感谢这个决定,正是这个决定让她彻底成为生命的主人:“我还不能死,我弟弟妹妹还要读书。我要让村里面出两个大学生。”刘丽放下刀,抬起头,开始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从2001年开始,她联系了家乡里面穷困的孩子,她开始收集衣服,攒钱。一开始只是帮助自己村里面的穷困孩子,后来慢慢扩散到厦门附近的孩子。一直成长为今天这个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坚定地给予许多孩子改变命运机会的,有着一双关节变形、长满老茧的手的洗脚妹刘丽。 在《小崔说事》中,崔永元问她:“当时你的这份爱意是怎么来的?”刘丽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我四年级的时候,我是年级第一名。我要上台去面对整个年级演讲,那是我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候。但是我很害怕,因为我没有鞋子穿。我穿了一只我姥姥的鞋子,穿了一只隔壁姥姥的鞋子,一只蓝色的,一只绿色的。但是我没有打赤脚上去。我很害怕别人看到我穿的那双不一样的鞋子。可是不管怎样,我还是穿上了鞋子,我站上去了。这样的恩情,我要延续下去。 我可以在网站找到这个让人尊敬的女子,她素面朝天,她宁静幸福,她端庄安详。她说:“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让村里读不起书的孩子都能上学。” 听完刘丽的故事,你会想到什么?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生命中的安全感是如何获得?如何被摧毁,又是如何重新建立起来的?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要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些什么,而是为了这个世界给予些什么?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是给出来的,而不是要回来的?
思想家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4页 第一章 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
第43页 第二章 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周日的郊外旅游,你走到一个没有路牌的三岔路口,只有一条能够到达你想去的峡谷,另外两条则...
-
第55页 第三章 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
R d 结合上下文,你的大脑自动填空为 Read 你有没有发现,虽然我们的眼睛持续地在阅读,但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