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 页码:第70页
三十八年后,在叶文洁的最后时刻,她回忆起《寂静的春天》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在这之前,人类恶的一面已经在她年轻的心灵上刻下不可愈合的巨创,但这本书使她对人类之恶第一次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本来应该是一本很普通的书,主题并不广阔,只是描述杀虫剂的滥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但作者的视角对叶文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蕾切尔·卡逊所描写的人类行为——使用杀虫剂,在文洁看来只是一项正当和正常的、至少是中性的行为;而本书让她看到,从整个大自然的视角看,这个行为与“文化大革命”是没有区别的,对我们的世界产生的损害同样严重。那么,还有多少在自己看来是正常甚至正义的人类行为是邪恶的呢? 再想下去,一个推论令她不寒而栗,陷入恐惧的深渊:也许,人类和邪恶的关系,就是大洋与漂浮于其上的冰山的关系,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巨大水体,冰山之所以被醒目地认出来,只是由于其形态不同而已,而它实质上只不过是这整个巨大水体中极小的一部分···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引自第70页 有点近乎于“人之初,性本善”or“人之初,性本恶”的哲学探讨。但抛开这个问题不谈,这段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要经常跳出来看。看自己,看事情,看世界。有时候难免产生惯性思维与理所当然,只因我们过于自私自负。跳出来看看,也许看到的更真实。
7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