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 页码:第21页
人类毫无疑问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人造世界”。问题的焦点只是,如何为这个人造的世界重新赋予价值和意义?当然,“赋予”这个词还嫌太“工业化”了,不如退一步说,这个世界的价值和意义,是如何“涌现”出来的? 引自第21页 我的理解:让我想到波兹曼曾经说过媒介的战争即是世界观的冲突。新的技术改变了我们思考的工具,思考的对象,以及思考的环境背景。正如莫罗佐夫的《奥莱利的词媒体帝国》中所言,”只关注技术创新,会放过一件潜滋暗长却后患无穷的事——有一小撮技术创业家已经劫持了我们的语言乃至理性。“ 当我们的思维习惯被改变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对我们的思维进行认识和审视。 我喜欢“涌现”这个词,就好像把“这个世界”——这个互联网时代——看成一个有机体,经由人类的点拨,“自主地”从旧世界的土壤里萌生,势不可挡,有生命,有思想,并且正展现着无尽的生命力。存在即合理,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这个意义与价值是由人去赋予它,不,该说是由人引导它涌现的。倘若它不只是个工具,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引导它,这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131人阅读
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1页
-
第四讲 社会系统的重塑 5 互联网:现代性抑或后现代?
新的个体,是难以概括、难以描述、无法预测的,甚至是“弥散开来”的多重存在。个体从此有了...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