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第二章
- 章节名:第二章
- 页码:第88页
《第二章》 听力障碍的首要原因,是在头脑中使用母语翻译,在单词和语法都会的情况下的听力障碍,一般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长句子处理不了;第二个情况是速度跟不上;第三是不清楚单词的正确英文读音,而只对拼写和字形熟悉。 这种学习外语的方法导致的结果在哪里都一样,就是哑巴外语。全世界都曾经普遍使用这种方法学外语,结果都类似,可掌握一定外语知识,都不会交流。大家在听说话语的时候,听的过程中要把外语翻译成母语,根本来不及反应不过来,说的时候又找不到对应的外语单词,当然也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任何语法知识去组织句子。 我们长期以来来学习英文,一直都是靠通过用中文翻译来进行的,我们所谓对单词的掌握,指的仅仅是知道某英文单词的中文解释,连掌握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都没有做到。结果大家一听到英文首先就会去想它的中文意思,所以在正常的语速下根本反应不过来,说英语的时候,不但先从中文翻译成英文,还要选词组织语法,当然更说不出。 “所谓听清楚整个句子,其实是一个幻觉”。我们对于听到的某一句子,因为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声音,同时大脑中存储了很多声音内容,所以大脑让我们认为能够“清楚”地听到了每一句话,其实是听到声音在大脑中“构造”出了大部分信息内容,给了我们一个听清楚的幻觉。然而听外语的时候,这个”构造“能力是没有的或者是不健全的,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到外语“总是听不清楚”。 其实在听别人说的每一句话的时候,尽管感觉”听清楚了“,但实际一开始我们的大脑并不能马上确认出,到底听到的究竟是哪个词或哪几个词。实际上听到这些声音后,大脑在迅速下意识地作出一系列的“猜测“。这些猜测的依据是听到的声音与哪个词的发音近似度高,在当前场景下哪个词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前后文的关联这时最可能出现的是哪个词等等。……在听一句话的过程中,尽管你还不知道下一个词是什么,但实际上你的大脑已经提前准备好会听到这个词了。这种状态同样也是增加了理解的速度和准确度。 我们对外语的”模糊处理“能力有限。噪音和口音等因素,使得一句话的模糊程度,变得超过了我们本来就很有限的”模糊处理“能力,就觉得听不清楚了。而如果换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这在嘈杂可能也没有问题,因为他还能顺利的进行猜测和确认听到的内容,并且在大脑中自动屏蔽掉不想听到噪声。 总之,我们看到,能否听懂外语句子,并不简单决定于学会其中所有单词以及搞懂句子、语法结构,也不决定于是否听过、说过或者学习过某句话。……正是这些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我们”具备“正常的”听力能力“。 儿童将语言内化的过程的一个体现,就是儿童先是花大量时间跟自己说话,然后逐渐转为不用出声的”内语“。其实很多学者都发现,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跟自己说话,要比跟别人交流重要得多。 听力能力是逐渐建立的整体认知过程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学习外语来说最主要的意义是需要明白,学习外语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整体认知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的提升过程。……如果我的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是单纯的中文解释和孤立的知识,则无法做到正确的使用,因为大脑缺乏这些外语概念的各种使用条件和其他概念间的有机联系。真正做到掌握一个单词使用能力是个多维立体的概念,其本质就是大脑神经元的正确链接方式。 当我们听到猫头鹰这三个字时,大脑是处于把我们对于猫头鹰相关的各种特点和认识以及以往经历的总体感觉都被激活的准备状态,最常见和在此情景下最可能用到的特性是最先和最高程度的激活。 对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和句子,要求尽量都用外语思维,否则无法实现流利的听说交流和正常阅读。但对于低使用频率,大约只占交流中10%内容的一些抽象词汇和特殊用法的部分,则不必强要做到使用外语思维。 所以要学一个英语单词,核心就是要在实现存储它的同时,建立这个词在大脑的”多维神经网络“,或者说是利用现有相关概念的多维网络,把这个词存储到他应该存放的位置。所以要让这个词的各种相关特性和联系,都出现在学习这个词汇的过程中,并要不断加强才行。 第一层,最基本的两百个单词,虽然量少,但使用率最高; 第二层2000个单词。对话中最常用的一千个单词,涵盖了普遍普通对话中94%的词汇,这一千个常用单词在阅读中出现机会为74%,其实掌握英文思维最核心最困难的部分也就是在这一程,大家必须在这些词上下功夫; 第三层,五千单词,包括前两千,在对话和阅读中,使用最频繁的单词,达到98%了,所以这五千单词,也一定要建立单词的”声音思维“,即一听之下,马上反映出形象或概念而非翻译,否则交流会有困难; 第四层5000个以上的单词,数量众多使用频率低,单词拼写一般还比较长,既然数量大且使用频率低,就没有必要苛刻的要求完全达到英语思维了。 学会了英语语法知识,在实际中就能应用吗?答案非常明确,在交流中很难实现!首先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速度问题。如果在应用的时候思考语法规则,则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交流。而语言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实际使用中,即使通过牺牲速度来套用语法规则,也无法保证语法使用的正确性。 语法的自然先后次序: 1.进行时ing 2.in 3.on 4.复数 5.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6.所有格's 7.is,am,are 8.冠词 9.规则动词的过去时开始出现ed 10.规则第三人称单数-s 11.不规则第三人称单数-es 对于成年人来说,无论是德国人还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无论在课堂先学习哪条语法知识或者根本不学语法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对英语语法的掌握和语法应用能力的形成顺序,和上面这个儿童自然掌握语法的次序是很相似的,语法能力的形成,完全不按照你学习语法知识的顺序来,不学语法也照样按这个顺序形成语法能力。 外语学习研究发现,并非儿童聪明和知道学习语言的正确路线,而是因为他们的模仿能力低,记忆力低,和分析能力低,造成在学外语这件事情上,反而是没有像聪明的成年人那样,有机会去走错误路线。 如果真正理解了语言学习的原理,学习外语就应该首先放弃文字,摆脱文字的束缚,真正先学外语而不是学外文。……作为我们中国同学学习英语,最好是先放下文字,专心学习听说,集中精力关注英文单词的声音,学习效果会好很多,也省不少力气。开始学习英语,如果不去碰书,而最先从听声音入手,在有了一定听力基础之后,再去学点英文字,才是真正的所谓“先听说后读写”的自然语言学习顺序。 认为外语可以”速成“和认为只有”执著才能成功“,是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看法的两个极端。很多人常把”态度决定一切“挂在口边,但这种说法背后的动机,却是把”态度“也当做一个手段,而没有理解真正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正确思惟观念的体现。态度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才是决定因素。只有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我们才能做到根据个人特点,采取正确的实现”方法“。 引自 第二章
35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