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第一章 愚人船
- 章节名:第一章 愚人船
- 页码:第1页
第一章:“愚人船” 1.宗教改革加速疯人病院的改造 2.在麻风病被闲置多年以后,有些东西无疑比麻风病存留的更长久,而且还将延续存在。这就是附着于麻风病人形象上得价值观和意向,排斥麻风病人的意义,即那种触目惊心的可怕的社会意义。(被排斥) 3.疯癫主题取代死亡主题并不标志一种断裂,而是标志着忧郁的内在转向。受到质疑的依然是生存的虚无,但是这种虚无无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外在的终点,即威胁和结局。它是从内心体验到的持续不变的永恒的生存方式。 4.疯癫在文艺复兴地平线上的出现,首先可以从哥特象征主义的衰落中察觉到:这个世界所细密编织的精神意义之网仿佛开始瓦解,所展露的面孔除了疯态之外都令人难以捉摸。哥特形式继续存留了一段时间,但他们都渐渐沉寂,不再表达提示什么,也不再教诲什么,只剩下它们自身的超越一切语言的荒谬存在。环像拜托了沟道它们的的理智和说教,开始专注于自身的疯癫。(解放来自意义的自我繁衍) 5.里斯本教堂的壁画“诱惑” 中,于圣安东尼相对而坐的就是出自疯癫而引起的孤独,忏悔和困苦的形象中的一个 6.文艺复兴时期,人于动物界的关系颠倒 野兽获得自由。逃出传说和道德图解的世界,获得自身的某种怪异性质,动物开始揭示人自身的真理。 7.虚妄的自恋产生自己的疯癫幻想。这种疯癫象征从次成为一面镜子,不反映任何现实,而是秘密地向自我观照地人提供自以为是地梦幻。疯癫所涉及的与其说是真理和现实世界,不如说是任何人所能感受的关于自身的所谓真理。 8.15世纪的文学和哲学领域里,疯癫经验一般都用道德讽喻来表现。亲绕着画家想像的病态发作造成的那些重大威胁丝毫没有被提到。相反,强烈的痛苦被看成是这种发作的阻遏。 “疯癫不再是人们所熟知的这个世界的异相;对于这个局外观察者来说,它完全是一个普通的景观;不再是一个宇宙的形象,而是一个时代的特征。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工作正在兴起,它将用批判意识来废止这种悲剧性的疯癫经验。(唐吉柯德 /李尔王。。) 我们把艺术的创造归因于发狂的想像。 9.第一种疯癫之后接屡而来的是狂妄自大的疯癫(这种并没有文学典型) 10.属于道德领域的还有正义惩罚的疯癫。它在惩罚头脑混乱的同时还惩罚心灵的混乱。它所施加的惩罚会自动增强,因为它通过惩罚本身揭示真理。疯癫的正当性就在于它的真实。 11.最后一种疯癫是一种绝望情欲的疯癫。(莎士比亚/塞万提斯) 生命结束方才摆脱了疯癫。 12.17世纪早期的文学中,它受到优遇而占据了一个中心位置。这样便构成了情节纠葛而非结局,构成了剧情的转折而非最后的解脱。优遇叙事和戏剧结构中的位置发生变化,它认可了真理的显示和理性的复归。 13.然而,疯癫并不因丧失其严重性而改变其本质;反而变得更加强烈,因为它使幻觉登峰造极,从而使幻觉不成其为幻觉。剧中人物在疯癫时被自己的错误包裹起来,此时它开始不自觉地揭开这个错误之网谴责自己,并情不自禁地说出真理。 于是,由于疯癫时真相大白。疯癫是因对某种结局地幻觉引起的,但在实际上就解开了真正的情节纠葛。它即是纠葛的原因,又是其结果。换言之疯癫是对某种虚假结果的虚假惩罚,但它揭示了真正的问题所在,从而使问题能真正得到解决。 14.疯癫使最纯粹,最完整的错觉形式。它视谬误为真理,视死亡为生存,视。。。它也是戏剧安排中最必要的错觉形式。因为无需任何外部因素便可获得某种真正的解决,只需将其错觉推至真理。因此它处于戏剧结构的中心。它既是一个孕育着秘密“转折”的虚假结局,又是最终复归理性和真理的第一步。透过疯癫建立起一种平衡,但是疯癫用错觉 滤假的混乱掩盖了这种平衡。这种构造的验证性被精心安排的杂乱无章的外表所隐匿。--巴洛克式的把戏。疯癫是前古典文学的悲喜喜剧结构中的重要把戏。(斯居代理《喜剧演员的喜剧》) 15. 17世纪初对疯癫是友善的。疯癫在人世中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符号,它使现实和幻想之间的标志错位,使巨大的悲剧性威胁尽成为记忆。它是一种被骚扰多余骚扰的生活,使一种荒诞的社会骚动,使理性的流动。 第二章:大禁闭
好巫婆行不改名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第一章 愚人船
-
第2页 第二章:大禁闭 / 第三章:疯人
第二章:大禁闭 1.文艺复兴使疯癫得以自由呼喊,但驯化了其爆烈性质。古典时代旋即用一种特殊...
-
第4页 第四章 激情与谵妄/第五章 疯癫诸相/第六章 医生与病人/第七章 大恐惧
1.18世纪以前,激情和谵妄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 2.灵与肉的结合所提供的多种可能性中的一种。...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