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一何以总是遇不上
CaptainBenwick (请你不要迷恋悲哀)
在读 恋爱难民
- 章节名:一何以总是遇不上
- 页码:第1页 2015-11-12 20:02:58
一何以总是遇不上 作为一个爱情观比较保守的人,我一向固执地认为“网络恋爱”、“极速约会”、“兰桂坊”这些场合,通通不是结识异性朋友的“正常环境”。至于何谓“正常”,我的定义是:白天,清醒,与我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场合。比如图书馆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正常环境”,而“相亲会”则不是。当然,能不能在图书馆遇到真命天子,则要另当别论。我的朋友说:“你判断一个人,是根据‘在哪里遇到他’和‘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他’,进而当场肯定或者否定这个人,你的思维方式如此僵化武断,当然很难遇到男朋友啊!” 挑选靠墙相对的两张沙发,中间隔着一张小圆桌。虽然是角落的位置,但因为在狭长的通道上,所以是一个理想的半封闭环境。我们既免受咖啡机的噪音干扰,又可以望到对方身后人们的活动,眼睛不至于总是盯着对方而感到疲乏。在这样的一个下午,我们俩一时倚靠着墙,一时缩进沙发里,专心于谈话的同时,间或分神望望别人,舒适而自由。 如果我今天不介意,甚至希望被人搭讪,那么我们这个位子就不行,因为这个位子对于陌生人来说,会显得过于私密和隐蔽,容易产生尴尬。我会选择那边开阔空间的一张小桌旁有两三张沙发的位子,这样跟人‘搭讪’就是一件很自然随意的事情。我不会去坐椅子,因为我在咖啡馆常常一待就是半天,沙发才能坐得舒服。另外,我不会频繁看手表,或者一直埋头看书看计算机,我会摆出一副悠闲而不自闭的姿态,那样别人就不会认为我在等人或者很忙,而害怕打扰我了。 有文凭的培训课程,譬如审计师、证券分析师之类,上课的人都是奔文凭而去,下课便四散东西,因为他们自己的脚跟尚未站稳呢。但MBA就不同,它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课程,读得起的人条件应该不会太差,何况人脉交际是许多人上这个课程共同的目的。他们为结交商业伙伴,我为结交生活伴侣,各有取需啦。 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一家健身中心做运动。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规律地出现才会有经常见到的人,而自己也容易被别人觉得面熟,以后过去搭讪感觉就不会那么尴尬。 如果想通过做义工结交男朋友,老人院和智障机构都会很困难——因为在那里服务的几乎全部是女人。环保、教育和社会运动的团体里就有很多男生。红十字会,还有提供医疗服务的组织里面男生也多,但是遴选过程严格一些,专业知识也可能成为考虑因素。联合国最多人争。 "无法遇到的人”并不是因为那些人都躲起来了,而是因为许多别的社会和个人的因素限制了我们的交际。 一个有社会学背景的人要歧视起人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为他们不仅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可悲遭遇,分析出他的背景中有哪些被主流社会否定的价值因素,更能够看到这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的限制,从而推测他的社会地位发展趋势。因此,一个在普通人眼中“又穷又懒”的人,在一个心存偏见的社会学家眼里,可能就不只是这一代的穷和懒,而是在三代之内恐怕都翻不了身。 引自 一何以总是遇不上
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