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第一篇
- 章节名:第一篇
- 页码:第1页
第 1 篇 写作的逻辑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这种逻辑模式必定是金字塔结构,因为只有金字塔结构才能够满足大脑的以下要求: ★ 仅记忆 7 个以内的思想或概念; ★ 找出其逻辑关系。 你遇到了"神奇的数字 7" 。这个术语是由乔治米勒在他的论文《神奇的数字 7±2》中提出的。米勒认为大脑的短期 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 7 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 9 个项目,而有的人则只能记住 5 个(我就只能记住 5 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 3 个项目, 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 1 个项目。 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发现其需要处理的项目数量增加到 4 个或 5 个以上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在上面的例子中,大脑很可能会将需购物品按超级市场的不同区域进行归类。 仅仅以逻辑的方式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分类的作用不只是为了将一组 9 个概念,分成每组各有 4 个、3 个和 2 个概念的三组概念,因为这样合起来仍是 9 个概念。你所要做的是提高一个抽象层次,将大脑需要处理的 9 个项目变成 3 个项目。这就是说,你无须记忆 9 个概念中的每一个概念,而仅仅需要记忆 9 个概念分别所的 3 个组。 正如我前面举的妻子让你买东西的例子一样,你只能一项一项地提出各个概念。我们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也就是说,要自上而下地组织思想。 具体地说,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四种可能的逻辑顺序: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 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 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 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你所选择的逻辑顺序反映了你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顷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重要性顺序。因为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是大脑可进行的仅有的四种分析活动,因此,这四种顺序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的仅有的四种顺序。 第二章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金字塔结构包括的一些子结构能够加快你发现思想的过程。这些子结构是: ★ 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 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 序言的讲故事式结构 当考虑在下一结构层次上如何表述时,必须保证你的表述能够回答在其上一个结构层次的表述所引起的疑问,同时还必须保证表述符合逻辑。也就是说,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项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也就是说,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进行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 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因此,演绎性思想组合具有以下形式: ★ 所有的人都会死。 ★ 苏格拉底是一个人。 ★ 因此苏格拉底会死。 你需要概括演绎性思想组中的论述,以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的概括主要基于最后一个表述: "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性思想组中的思想仅仅因为你能够用同一个复数名词(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表示它们而互相关联。归纳论述方式的形式是: ★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 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为了提高一个抽象层次,你需要判断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即:都是针对波兰的战争行为), 并得出一个推论。你的推论可能是"波兰将受到坦克入侵"或类似的思想。 如果你选择以演绎法回答由某个思想引起的疑问,你就必须进行三段论式的论述。其中,第二个思想是对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作出的表述,而第三个思想则从以上两个思想中得出推论。如果你选择以归纳法回答由某个思想引起的疑问,你就必须保证该组思想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并且可以由一个复数名词表示。 这三种子结构(即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讲故事式的序言结构)能够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塔所需的思想。了解了纵向关系,你就可以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想组必须表达哪种信息(即: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思想提出的疑问)。了解了横向关系,你就可以判断,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信息(即:是否正确的归纳或演绎论述)。更重要的是,了解读者最早提出的问题,将确保你组织起来的思想与读者有关联(即: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读者的初始问题)。 第三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注意文中的例子) 首先,你知道在你的文章的金字塔结构顶端将有一个包括主语和谓语的句子。其次,你知道这个句子的主语就是文章的主 题。此外,你还知道这个句子是对读者头脑中业已存在的某个问题的回答。当在(读者所了解的)某个"情境"中发生了(读者所了解的)某种"冲突" ,就会引发读者的"疑问" ,而回答这个"疑问"就是你要写作的动机。你可能还大致知道将要表达的一些要点。你可以利用你知道的这些知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构建文章的金字塔结构。 具体说明如下: 1.画出主题方框 这个方框就是你的文章的金字塔结构最顶部的方框。在方框中写出你将要讨论的主题,当然前提是你知道要讨论什么主题,否则请跳到步骤二。 2.确定主要问题 确定文章的读者。你的文章将针对什么对象?你希望文章写完后能够回答读者头脑中关于该主题的什么问题?如果你确定了主要问题,请写出来,否则跳到步骤四。 3.写出对该问题的回答 如果尚不清楚,请注明你有能力回答该问题。 对金字塔原理的初学者经常提出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回答: 1.一定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2.将"情境"作为构思序言部分的起点 3.不要忽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部分 5.序言部分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 6.如果可以选择,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使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第四章 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没怎么看懂,以后重新看) 第五章 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金字塔中的思想以三种方式互相关联——向上关联、向下关联和横向关联。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而这一组思想则是对其上一个层次的思想的解释和支持。同一组中的思想相互之间存在某种逻辑顺序,具体的逻辑顺序决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关系还是归纳关系。这两种逻辑推理方式是建立思想逻辑关系仅有的两种模式。 简要地说明了演绎和归纳的区别。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在金字塔结构中,位于演绎推理过程的上一层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其重点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推论)。归纳则是将一组事或思想归结为同一类,并对其相似性作出表述(或推理)。在演绎过程中,每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而在归纳过程中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引自 第一篇
8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