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智的机器——从机器马戏团到快速廉价失控 机器的未来路在何方?
- 章节名:有心智的机器——从机器马戏团到快速廉价失控 机器的未来路在何方?
您可能看过动物马戏团表演,可您看过机器马戏团表演吗?我想一定没有,机器马戏团这事还得从马克•波林说起。 马克•波林既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但他却会制造机器人,而且他做出来的机器人一点儿也不比那些世界顶尖大学造出来的差,即便他用的材料大都是一些破烂,这些破烂有些是从军队不需要的部件中挑出来的,有些是被工厂抛弃的,总之他把这些废铜烂铁进行再次改造,将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他机器马戏团的演员。看到这里,你可能清楚波林是干什么了的吧,他是一个民间科学家,机器人都是他玩出来的。 1979年波林的机器马戏团首秀的名字叫做“机器做爱”,在表演中,他那些机器完全失去控制,互相搏杀,最后又成了堆破烂。每年波林都会带着他造的机器举办表演,而且通常在欧洲,因为在那里不会有人控告他,毕竟像喷火装置、“加农炮”等都被用在这些机器上,机器之间的打斗带有危险性,也许在我们的土地上是永远无法看到这样的表演了。 波林把自己的组织戏称为生存研究实验室(SRL),这里的机器相当复杂,波林总是忙于制造新型机器以使自己的马戏团不会out。生存研究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让机器们自治,值得一提的是波林把冷冰冰的机器看成和人类一样的生命的存在,他说:我们四处奔走,去挽救那些没人要的、被当成垃圾的机器,人们总是关心机器该如何取悦我们,但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取悦它们,机器也需要娱乐,它们有自己的日子要过。 这是一个奇特的想法,我们总是想着机器如何为人服务,可是有谁想过该为机器做点儿什么呢?可能你会认为那是可笑的,因为机器还没有所谓的意识。 是啊,机器已经被研究了这么长时间,但是还是没人制造出类似罗比那样的机器人(195 6年科幻电影《惑星历险》中一个强大的机器人),我们要的是一个真正自由的、自治的机器人! 1990年12月,经过10年的努力后,卡耐基梅隆大学“野地机器人学中心”的研究生们终于组装出了一台名为“漫步者”的机器人,他缓慢地横穿了一个院子,大约走了30米。 “漫步者”比波林的庞然大物还要大,研发它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行星考察,但是这位重达两吨的“漫步者”还在样机阶段就已经花费了几千万美元,而波林的机器人却只有几百块的成本。它每走一步比一位深沉的智者思考的程度都深,从院子的一端蹒跚到院子的另一端,而它脚底下的蚂蚁已经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了,相比蚂蚁,它体积庞大、行动缓慢,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在火星上,“漫步者“是可以抵御严酷的环境,但是也许凭它的大块头,是一辈子也去不成火星了,只有蚂蚁那么小的机器人才有希望。 著名机器人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提出制造蚂蚁式移动机器人作为解决方案,他指出,制造一个硕大的天才还不如一群身体微小的白痴管用。他的原则简化为:快速、廉价和失控。想知道布鲁克斯的快速廉价失控是如何实现的吗?请看下篇。 穆木寄语:其实读了多少本书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从书中汲取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读书笔记就是所谓的“干货”,是对书之精华的再升华,每天穆木将分享一篇原创读书感悟或原创文章,您只需读完一篇文章的功夫,就能轻松汲取书之精华,每天涨点儿小姿势,日积月累,量变产生质变! 每个聪明人终有一天会发现:向内发力,提升自己,才是拯救这个世界的唯一方法。涨知识不必费很多时间,每天得到一点点,最后就会和别人拉开差距。穆木君愿做您成功路上的知识伴侣,每天让您涨一点儿小姿势! 搜索微信公众号:mumureading,即刻开启智慧之旅! 如果您看到了这里,证明您和穆木君有缘,多谢支持! 参考书目:《失控》凯文·凯利著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书愿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蜂群思维——大脑如何工作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负责处理不同事物的器官组成的整体,肺部负责呼吸,心脏负责泵送,而关于...
-
蜂群思维——去中心化分布式系统的好与坏
20世纪是原子的时代,看原子的结构,以原子核为中心的电子绕着轨道旋转,这简单的结构中蕴藏...
-
有心智的机器——从机器马戏团到快速廉价失控 机器的未来路在何方?
-
有心智的机器——快速廉价失控 布鲁克斯的昆虫式移动机器人
由布鲁克斯提出的著名的“快速廉价失控”迅速成为了指导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思想。在前文中提到...
-
世上本无“我” 庸人自扰之
你可能是看到这个标题才点进来的,但首先声明我并不是标题党,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其实真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