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和标签的应用
- 章节名:群体和标签的应用
原则4:从众效应--给他们一个起跳板
事实:人类是社会动物,有寻求归属感的强烈心理需要。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主要的群体: 1.崇拜性群体--你希望加入的群体 2.联合性群体--与你有相同理想和价值观的群体 3.疏远性群体--你不想加入的群体。 引自 群体和标签的应用 共识意味着正确。这个心理概念导致了一种“从众效应”,它使人相信,如果一个足够大的群体对某个产品持赞成态度,那么这个群体的态度肯定是正确。 如何把自己的的产品跟潜在顾客的哪个群体联系起来呢? 如果寻求崇拜性群体——潜在顾客渴望与之相似,潜在顾客要能轻易认同他们。 联合性群体和疏远性群体——要求将自己的产品与某个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同时又要疏远其他群体。 有两个办法:(1)通过专门投合目标群体和价值观的广告将自己的产品与该群体联系起来。 (2)将 你的产品与社会中的其它群体分离开来,目的是让他更容易被目标群体接纳。如服装品牌GAP就暗示“联合了青少年群体”而与“”父母辈群体 分离开来。 思考: 人类有强烈的归属感心理需要。归属于某一个群体有不同策略。在广告和运营中,这一特点值得被应用。 (1)将广告用户归类,贴上标签,如以年龄划分的群体:80、90后,青少年,老人、父母等;以用户特点:小清新、文艺、中产阶级、爱学习、自我提升、时间管理等等细分;划分群体贴上标签的好处在于,让潜在用户迅速找到我们。 (2)加强群体的共识观念:通过产品文案、代言人、特点,强化群体的共识观念。如豆瓣的文艺小清新阵地,提供图片、设计风格都是属于小清新的;书中提到的高大上的自行车广告,要强化用户对于该群体的崇拜,突出偶像示范作用,最好用知名的自行车选手。 (3)确认联合行群体特点,分离疏远性特点:在许多网站的用户策略中,会提供积分体系、会员勋章、会员礼品、会员文化衫,通过这些手段联合了同质社群,分离疏远性群体,用行动强化潜在用户的观念。 (4)促使行动:不掏钱的用户不是好用户,不购买的客户不是忠实客户。在从众效应下,群体性产生的共识观念促使用户最终转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