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章节名: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页码:第1页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反诸求已,是不是佛教的观点?) (作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吸引我下去的是这个问题:“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或获得某种肯定,表面上我会堆出一张笑脸,热忱的恭贺他们。但心底或难过得不得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也是我的问题。当然这种情况不常有,甚至我在尽力避免有这种情绪。但仍存在) (带着问题,读一本书,会不会效果好很多。希望问题有解答。) (你知道IBM中文名叫什么?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我都可以翻译过来中文: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mpany,一会儿去百度看下) 观念的形成、观念如何影响观点、观点又如何左右行为,谁知不仅是对外面的世界,更与我们向看所透过的“镜片”有关,因为这镜片(观点)往往左右我们对世界的诠释。(作者以儿子教育为例,虽然夫妻俩对成绩不好、各方面看起来都失败的儿子进行鼓励,但发现他们的内心已经认定“他不行”。但是现在还没有说明儿子有没有蛮好?看到这儿,觉得与吸引力法则有些像:一直坚信自己可以。) 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善自己;要改善自己,就得改变我们看待外界的观点。(得是真心实意的,由衷的,不能光说不练,假把式) 品德与个人魅力孰重 一百五十年前,讨论成功是与正直、谦虚、诚信、勤勉、朴实、耐心、勇气、公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关。但一次大战后不久,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成功与否取决于修改、社会形象,以及维持良好耸关系的圆熟技巧。向两大方向发展: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一是鼓吹积极进取心态。(感觉本书的翻译明显要比上一本高一个档次,聊备一格,不明白什么意思,还得百度去查。) 因此,作者其实是为了社会形象,内心其实认为孩子有失颜面,重视如何扮演模范父母及维持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幸福。于是决定,从自身上工夫,不讲究技巧,而着重调整内心真正的动机与对孩子的看法。不高潮转变,转从客观的角度去了解,找出他独特的个性与特质。最终,他们让孩子自由发展,只是从旁肯定、重视,并分享经验。向孩子传达:“父母不必保护你,你不会有问题。” (但最终作者还是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又有另一个问题,有其它的标准么?或者我在为孩子担心,是不是过分担心了。他自有成长轨迹,我只能旁观) 光有技巧还不够 作者认识到:个人魅力说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自小所学且深植于心灵深处的价值观。只有基本的品德能够为人际关系技巧赋予生命。品德才是沟通的利器。“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内在本质比外在广告更具说服力。 决定行为与态度的心灵地图 七大基本准则,长保快乐成功的不变真理。但要先了解观念。观念定义是指某种理论、典范或假说,不过广义而言,指我们看待外在世界的观点。观念不是实际的事物,而是对事物的诠释或理论。 我们高估了自己,因为我们是透过有色的眼镜去看外在的世界,也就是用本身的观点去看。因此当有人跟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们便直觉认为别人有问题。其实观点不同以致看法有异,是完全正常的现象。但这不代表没有客观的事实存在。 一旦我们对本身的基本观念(地图)以及观念加诸我们的影响力,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就愈能够为自己的观念负责,并加以检讨。同时也愿接纳别人的看法与观念 ,如此才是真正的客观 。 建立全新的观点 了悟的经验,忽然领悟对方原来是如此观看这幅画的。即为观念转移。它会改变我们的态度与行为。有些观念转移是漫长的过程。观念改变,看事情的角度有所不同,才彻底调整了自己以及四周的环境。 浓雾中的灯塔 人从经验与社会制约中建立起观念,然后透过这些观点去看见自己的生活与人际关系。但地图并不代表地点本身,只是“主观的事实”,陈述我们对某一地点的认识。而如“灯塔”一般的定律才是“客观的事实”。不论我们的心灵地图如何解释 ,都无法改变它的存在 。 这些真理,任何人均可心领神会,不分肤色,人人具备:公平,诚实、正直,人性尊严,服务(对社会有所贡献),潜力(人人均可成长进步,不断发挥潜能,展现才华),成长(潜能得以发挥),需要“耐心”、“教育”与“鼓励”的配合。 实务是个别的,局部的。原则是普遍、整体的。 成功无捷径 与大家相处,最要紧的就是学习倾听。它代表耐心、开放与想要了解对方的诚意。 不曾拥有,如何付出? 以小女孩不肯分享玩具的例子。作者担心其它家长的反应,走过对孩子成长以及亲子关系的重视。是因为自己不够成熟,才对女儿做了过高要求。最后只有借重父亲的权威,强迫她去做。如此一来反而突显弱点,因为必须借助外力来达到目的。不但阻碍被迫顺从一方的成长 ,也妨碍其独立判断与自律能力的发展。结果畏怕心理取代合作态度。儿童一旦体会了真正拥有的感觉,自然会乐于与他人分享。 教导孩子也要因时制宜。在关系紧张、气氛僵硬的时候,教导会被认为是价值判断与否定。在私下相处融洽时,循循善诱,效果极佳。 治标不治本的特效药 个人魅力学说 反求诸已,由内而外 由内而外的修为强调 ,先追求个人的成功,才能有人际关系的成就。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认,才能信守对他人的诺言。凡是以个人魅力重于品格,或者不能由个人修养做起,而希望改善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首次对起点有真正的了解”
青杨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
第40页 第2章 为圆满人生作准备
第2章 为圆满人生作准备 人的品德基本上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
第41页 第2章 为圆满人生作准备之二
产品与产能的跷跷板定理 效率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产品(金蛋),也就是你希望获得的结果;一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