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第二章 媒质即认识论
- 章节名:第二章 媒质即认识论
- 页码:第19页
1. 首先,我想证明,在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话语和现在有很大不同——清晰易懂,严肃而有理性;其次,我想论证,在电视的统治下,这样的话语是怎样变得无能而荒唐的。 2. 在这里,我特别想证明,真理的定义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传递信息的媒体的性质。 3. 诺思洛普-弗莱:“通过共鸣,某种特定语境中的某个特定说法获得了普遍意义。”弗莱认为隐喻是共鸣的动力,也就是说,词组、书、角色或历史都具有组织不同态度或经历的力量,并且可以赋予它们以意义。于是,雅典成为优秀文化的象征,哈姆雷特代表了犹豫不决的忧思,爱丽丝的漫游象征着在无意义的语义世界中寻找秩序。作者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语境中。 4. 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实现这种变化的途径包括: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偏重某些有关智力和智慧以及创造一种讲述事实的形式,从而使某个词语具有某种新的内容。我相信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 5. 我相信,我们已经达到了一种临界点,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媒介决定性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符号环境的性质。在我们的文化里,信息、思想和认识论是由电视、而不是铅字决定的。铅字只是一种残余的认识论,它凭借电脑、报纸和被设计得酷似电视屏幕的杂志还能存在下去。 6. 我的观点是,400年来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来自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一样。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 总结:印刷书时代,公众话语清晰易懂、严肃而有理性;电视时代,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危险的退步。
Live Poem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前言
1. 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赫胥黎认为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
-
第3页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1. 在这里(指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城),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
-
第19页 第二章 媒质即认识论
-
第20页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1. 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
-
第37页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1. 富兰克林时代的美国人比世界上任何时期的任何人都更依赖铅字的力量,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