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Orpheus (洋装瘪三,自己烧饭)
读过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
- 章节名:下卷
第一章 机制经纱和手工纬纱结合 进口纱 北京至张家口的199公里铁路是中国的工程师主要用北京——沈阳铁路线的利润建造的,除了这个不重要的例外,民国以前的中国铁路主要受外国贷款的资助和由外国特许权持有者建造 地方的行政直到清朝快要灭亡时明显的是儒家式的“济民之道”,没有发展到愿意在财政上负担经济发展的成都 第二章 1857年印度的大暴动说明统治印度人和穆斯林是极其困难的。1861年以后的政策是用和平的方式支持中国的政治稳定和保持英国在商业上的优越地位。英国在西方对华关系中的统治地位逐渐衰落的开始 自从1372年以来,琉球一直是中国的正式朝贡。在清代,它每两年纳贡一次,与朝鲜和安南,同为最重要的朝贡国。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背着中国征服了琉球 左宗棠收复新疆,恢复了清帝国对新疆的统治权,中国就具备了恶果所答应的归还伊犁的条件 1881年圣彼得堡条约(取代崇厚签署的),激发了中国的(过分)自信心和保守性。新疆的地位从西域边疆改为行省 安南的丧失标志着经营了20年之久的自强运动的失败。外交,政治和技术上有限的现代化,未能使这个国家强盛得足以抵御外国帝国主义。英国于1885年入侵缅甸使缅甸脱离了中国 在陆上,日方在平壤打败了李鸿章的淮军,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并宣布朝鲜独立。海上打败北洋舰队--》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瓜分中国的危险加速了国内的戊戌变法运动,也导致了美国宣布其“门户开放”的政策。瓜分中国趋势缓和,因为帝国主义者害怕他们之间会造成对抗和冲突,由此而形成的均势挽救了清帝国,使它免遭立即覆亡的命运 义和团称洋人为“大毛子”,中国基督教徒或哪些从事“洋务”的人为“二毛子”,那些用洋货的为“三毛子”。所有的“毛子”都要被消灭干净 因为他们排外,他们宁可用旧式刀矛,而不要枪炮 辛丑各国和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1902年1月30日,英日盟约,维持东亚现状和全面和平 1905年9月5日俄法战争和约,日本代替俄国成为满洲的主要帝国主义者 俄法同盟 满洲的经济本来是以渔猎和畜牧业相混合为基础的半游牧业 第三章 郑观应商战 第五章 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学在书院课程中没有地位 19世纪60年代大规模传教活动。广学会《万国公报》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把民主融化于民族主义 正统理学的形而上学二元论世界观认为,世界上每样东西,无论生物或非生物,一律都是原则和物质的融合。后者从前者哪里接受它的本质特征,而前者则以后者为其具体形式。两者被认为不可分。“道”-“器”,“体”-“用”。如果西学被发现有器的价值,其中必然有道 康有为的政治纲领,君主立宪和国家富强是他的两个指导性理想 康有为吧历史看成经过各特定阶段向前直线发展的进程。他的这一概念也包含了 历史进程最后将在理想的大同社会趋于完成的信念 梁启超坚持,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是彻底改革教育制度 严复文化激进主义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一口气同时否认了理学正统和流行的汉学学派二者的正当性。康梁集团的书信和著作中普遍以孔子出生纪年来代替当时在位的清帝年号纪年。 正统的儒家世界观认为,人类秩序是和宇宙秩序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作为人类秩序核心的三纲被看作是宇宙秩序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所固有的 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达尔文主义逐步破坏了儒家所主张的人类社会秩序寓于宇宙秩序之中的宇宙观的神话 张之洞一方面鼓励中国人对西学要“知通”,另一方面又力主他们把“知通”和对儒家学说的“知本”结合起来 德川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形态中,封建主义给予日本的许多封建领地以很大的自治权,这就使它们有可能在远离中心的地区成功实行地区性的改革,作为以后全国规模政治改革的基础 社会精英报刊,民族主义 第六章 甲午战争后,1896年,第一批13名学生来到日本 日本政府中的最高层人士提供了帮助,使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日本 无政府主义者这个术语和概念是在1903年通过日译文(俄国虚无主义)传入中国人的语言和思想中 第七章 在日本的中国学生团体成了反清运动的核心 中国新刑法以日本刑法为范本,而日本刑法以德国法典为基础 改革是为了保住清王朝 当朝廷里吐削弱汉族督抚的权力而把它集中于满人手中时,它们自然要大力反对 第八章 清末倡导现代工业的官员因迷信现代工业能产生财富,财富又能产生权力的思想--官员担任经理投资者。商、绅、官形成一个新的绅商社会阶层 1872年,李鸿章提倡建立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 第十章 农村里讲求个人关系和社会责任的体系已经分崩离析,而这种体系本来是能够缓和对抗和激烈的阶级冲突的。这个体系曾经保持过农村社会上下一条心,然而绅士名流城市化-》造反 清末的排外和反满暴动的特点之一并不是它们没有社会内容,而是简单的经济对抗被赋予了政治色彩,这多半是受到秘密会社的影响 民众起义也维护了清帝国领土的完整,它们使列强慑于民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义和团起义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肢解中国的希望。然而,民众起义虽然没有让维护民族统一的支柱垮下来,却使传统的制度及与其相关联的、受到天子支持的政治]社会和道德秩序等准则全部崩溃了。 太平天国之乱的最大作用也许不是在于破坏了人们对其主人的尊敬和信任,而是在于鼓励传统的统治阶级获取更多的地方权力,以改变它同清政府的关系。这就使得君主及其代理人失去了作为仲裁人和管理者的作用,从而剥夺了他们掌权的最有效手段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