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1800-1911年
译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
出版年: 2006-12
页数: 1400
定价: 143.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剑桥中国史
ISBN: 978750040766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原为《剑桥中国史》的第10卷和第11卷,起自清代的道光时代,止于辛亥革命。这两卷能够自成体系,可以单独成书,我们特先译出,以飨我国读者。为了兼顾《剑桥中国史》原书名和它所论述的晚清时代的实际内容,此书定名为《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历史丛书的历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对《剑桥中国史》已出的各卷,国外纷纷发表过书评,予以肯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截至出书前为止的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我们希望这两卷中文的出版,对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能有所助益。
本书引用的中文材料,我们均尽力查找过中文原文。但是,某些地方因仅系片言只语,遍查不着;某些引文引自在台湾省或外国出版的书刊,我们无书查对;个别书籍在北京甚至一直未能找到。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不得已而采用了直译办法,幸读者鉴谅和指教。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导言:旧秩序/费正清(1)
第二章 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约瑟夫·弗莱彻(35)
第三章 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苏珊·M.琼斯 孔飞力(101)
第四章 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魏斐德(155)
第五章 条约制度的形成/费正清(205)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导言:旧秩序/费正清(1)
第二章 1800年前后清代的亚洲腹地/约瑟夫·弗莱彻(35)
第三章 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苏珊·M.琼斯 孔飞力(101)
第四章 广州贸易和鸦片战争/魏斐德(155)
第五章 条约制度的形成/费正清(205)
第六章 太平军叛乱/孔飞力(257)
第七章 中俄关系,1800—1862年/约瑟夫·弗莱彻(309)
第八章 清朝统治在蒙古、新疆和西藏的全盛时期/约瑟夫·弗莱彻(344)
第九章 清代的中兴/刘广京(404)
第十章 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郭廷以 刘广京(479)
第十一章 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柯文(529)
参考文献介绍(575)
参考书目(600)
下卷
第一章 1870—1911年晚清帝国的经济趋向/费维恺(2)
第二章 晚清的对外关系,1866—1905年/徐中约(68)
第三章 中国人对西方关系看法的变化,1840—1895年/郝延平 王尔敏(141)
第四章 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刘广京 理查德·史密斯(198)
第五章 思想的变化和维新运动/张灏(271)
第六章 日本与中国的辛亥革命/马里乌斯·詹森(333)
第七章 1901—1911年政治和制度的改革/市谷宙三(369)
第八章 辛亥革命前的政府、商人和工业/陈锦江(405)
第九章 共和革命运动/迈克尔·加斯特(454)
第十章 社会变化的潮流/巴斯蒂(527)
参考文献介绍(589)
参考书目(613)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 更多书评21篇
-
Orpheus (洋装瘪三,自己烧饭)
第一章 机制经纱和手工纬纱结合 进口纱 北京至张家口的199公里铁路是中国的工程师主要用北京——沈阳铁路线的利润建造的,除了这个不重要的例外,民国以前的中国铁路主要受外国贷款的资助和由外国特许权持有者建造 地方的行政直到清朝快要灭亡时明显的是儒家式的“济民之道”,没有发展到愿意在财政上负担经济发展的成都 第二章 1857年印度的大暴动说明统治印度人和穆斯林是极其困难的。1861年以后的政策是用和平的方式支..2016-11-21 23:10 2人喜欢
第一章机制经纱和手工纬纱结合进口纱北京至张家口的199公里铁路是中国的工程师主要用北京——沈阳铁路线的利润建造的,除了这个不重要的例外,民国以前的中国铁路主要受外国贷款的资助和由外国特许权持有者建造地方的行政直到清朝快要灭亡时明显的是儒家式的“济民之道”,没有发展到愿意在财政上负担经济发展的成都第二章1857年印度的大暴动说明统治印度人和穆斯林是极其困难的。1861年以后的政策是用和平的方式支持中国的政治稳定和保持英国在商业上的优越地位。英国在西方对华关系中的统治地位逐渐衰落的开始自从1372年以来,琉球一直是中国的正式朝贡。在清代,它每两年纳贡一次,与朝鲜和安南,同为最重要的朝贡国。1609年,日本的萨摩藩背着中国征服了琉球左宗棠收复新疆,恢复了清帝国对新疆的统治权,中国就具备了恶果所答应的归还伊犁的条件1881年圣彼得堡条约(取代崇厚签署的),激发了中国的(过分)自信心和保守性。新疆的地位从西域边疆改为行省安南的丧失标志着经营了20年之久的自强运动的失败。外交,政治和技术上有限的现代化,未能使这个国家强盛得足以抵御外国帝国主义。英国于1885年入侵缅甸使缅甸脱离了中国在陆上,日方在平壤打败了李鸿章的淮军,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并宣布朝鲜独立。海上打败北洋舰队--》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瓜分中国的危险加速了国内的戊戌变法运动,也导致了美国宣布其“门户开放”的政策。瓜分中国趋势缓和,因为帝国主义者害怕他们之间会造成对抗和冲突,由此而形成的均势挽救了清帝国,使它免遭立即覆亡的命运义和团称洋人为“大毛子”,中国基督教徒或哪些从事“洋务”的人为“二毛子”,那些用洋货的为“三毛子”。所有的“毛子”都要被消灭干净因为他们排外,他们宁可用旧式刀矛,而不要枪炮辛丑各国和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1902年1月30日,英日盟约,维持东亚现状和全面和平1905年9月5日俄法战争和约,日本代替俄国成为满洲的主要帝国主义者俄法同盟满洲的经济本来是以渔猎和畜牧业相混合为基础的半游牧业第三章郑观应商战第五章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学在书院课程中没有地位19世纪60年代大规模传教活动。广学会《万国公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把民主融化于民族主义正统理学的形而上学二元论世界观认为,世界上每样东西,无论生物或非生物,一律都是原则和物质的融合。后者从前者哪里接受它的本质特征,而前者则以后者为其具体形式。两者被认为不可分。“道”-“器”,“体”-“用”。如果西学被发现有器的价值,其中必然有道康有为的政治纲领,君主立宪和国家富强是他的两个指导性理想康有为吧历史看成经过各特定阶段向前直线发展的进程。他的这一概念也包含了 历史进程最后将在理想的大同社会趋于完成的信念梁启超坚持,中国政治改革的关键是彻底改革教育制度严复文化激进主义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一口气同时否认了理学正统和流行的汉学学派二者的正当性。康梁集团的书信和著作中普遍以孔子出生纪年来代替当时在位的清帝年号纪年。正统的儒家世界观认为,人类秩序是和宇宙秩序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作为人类秩序核心的三纲被看作是宇宙秩序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所固有的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达尔文主义逐步破坏了儒家所主张的人类社会秩序寓于宇宙秩序之中的宇宙观的神话张之洞一方面鼓励中国人对西学要“知通”,另一方面又力主他们把“知通”和对儒家学说的“知本”结合起来德川时期的社会和政治形态中,封建主义给予日本的许多封建领地以很大的自治权,这就使它们有可能在远离中心的地区成功实行地区性的改革,作为以后全国规模政治改革的基础社会精英报刊,民族主义第六章甲午战争后,1896年,第一批13名学生来到日本日本政府中的最高层人士提供了帮助,使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日本无政府主义者这个术语和概念是在1903年通过日译文(俄国虚无主义)传入中国人的语言和思想中第七章在日本的中国学生团体成了反清运动的核心中国新刑法以日本刑法为范本,而日本刑法以德国法典为基础改革是为了保住清王朝当朝廷里吐削弱汉族督抚的权力而把它集中于满人手中时,它们自然要大力反对第八章清末倡导现代工业的官员因迷信现代工业能产生财富,财富又能产生权力的思想--官员担任经理投资者。商、绅、官形成一个新的绅商社会阶层1872年,李鸿章提倡建立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第十章农村里讲求个人关系和社会责任的体系已经分崩离析,而这种体系本来是能够缓和对抗和激烈的阶级冲突的。这个体系曾经保持过农村社会上下一条心,然而绅士名流城市化-》造反清末的排外和反满暴动的特点之一并不是它们没有社会内容,而是简单的经济对抗被赋予了政治色彩,这多半是受到秘密会社的影响民众起义也维护了清帝国领土的完整,它们使列强慑于民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义和团起义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肢解中国的希望。然而,民众起义虽然没有让维护民族统一的支柱垮下来,却使传统的制度及与其相关联的、受到天子支持的政治]社会和道德秩序等准则全部崩溃了。太平天国之乱的最大作用也许不是在于破坏了人们对其主人的尊敬和信任,而是在于鼓励传统的统治阶级获取更多的地方权力,以改变它同清政府的关系。这就使得君主及其代理人失去了作为仲裁人和管理者的作用,从而剥夺了他们掌权的最有效手段回应 2016-11-21 23:10 -
Orpheus (洋装瘪三,自己烧饭)
第四章 公所基金向皇帝纳贡 到1796年,中国人被鸦片弄得十分苦恼,致使东印度公司决定不向中国直接输入鸦片以免危及它的茶叶垄断经营,而宁愿将鸦片在加尔各答拍卖给英国散商,然后由他们通过港脚贸易兜售给印度东部。因此,从1800-1818年,对中国俄鸦片贸易都是通过澳门进行的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对外政策:中国在战争中占优势;它善于使外来民族“开化”,它有贵重商品可使外国人接受纳贡地位。这三个假定在当时都错了 云南..2016-10-15 23:02 1人喜欢
第四章公所基金向皇帝纳贡到1796年,中国人被鸦片弄得十分苦恼,致使东印度公司决定不向中国直接输入鸦片以免危及它的茶叶垄断经营,而宁愿将鸦片在加尔各答拍卖给英国散商,然后由他们通过港脚贸易兜售给印度东部。因此,从1800-1818年,对中国俄鸦片贸易都是通过澳门进行的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对外政策:中国在战争中占优势;它善于使外来民族“开化”,它有贵重商品可使外国人接受纳贡地位。这三个假定在当时都错了云南铜矿开采产量下降,迫使政府铸造更便宜的铜钱。铜钱质量变劣贬值三元里乡勇要去打仗,被广州知府解散(为保全广州免受炮击)-》官员被当作卖国-》共和革命运动中的反满民族主义历朝历代的历史证明,与反叛者调和最后总是导致如下的结果:不是被征服,就是使民间对统治家族掌握王位的权力失去信任反复争论屈服或是不屈服,关于讲和的条件几乎没有受到注意回应 2016-10-15 23:02
-
tyou (网瘾老年人)
随着当代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著作的不断增加和发展,我们应当可以指望,人们对那种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提供初步结构的无所不包的概括的要求总会减少了吧。晚清时代的具体经验和思想意识应该成为主要的课题,我们这一卷书的许多部分就是照此办理的。虽然文学和艺术令人遗憾地不属于这一卷范围,但哲学和政治思想这方面的历史却使我们大长见识,从而可以洞察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怎样发生的。总之,晚清对西方的反应现在开始显得...2013-10-01 15:03
随着当代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和著作的不断增加和发展,我们应当可以指望,人们对那种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提供初步结构的无所不包的概括的要求总会减少了吧。晚清时代的具体经验和思想意识应该成为主要的课题,我们这一卷书的许多部分就是照此办理的。虽然文学和艺术令人遗憾地不属于这一卷范围,但哲学和政治思想这方面的历史却使我们大长见识,从而可以洞察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怎样发生的。总之,晚清对西方的反应现在开始显得只是一个次要的主题;主要的过程乃是在新条件——包括西方的影响——下中国继续对它的过去所作的反应。一句话,刺激就在你发现它所存在之处,有刺激就会有反应,否则就根本不成其为刺激。例如,经大运河运送漕粮以供应北京的制度日渐败坏,这使得政府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作出恢复沿山东向北京海运公粮的努力,这是讲求实际的行政官员们在经世学派传统主张范围内实行的一项制度兴革。但只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才采用轮船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样地,自强运动的理论基础——即借西洋技术以保卫中国——可以被看做是传统的经世论在新形势下的应用。只是在经过许多灾祸之后的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才被夹带而纳入儒家的意识,当作维新运动的必要纲领。最后,改革家的斗争主要不是直接反对帝国主义,而是反对那些使帝国主义得以实现其野心的中国的传统。清末的改良派和革命派都同意一句古老的儒家格言:“苟齐其家,其谁敢侮之?”中国的力量必定来自内部。对于以古代经典培养出来的学者来说,鼓舞他们寄希望于中国的未来的主要力量仍然来自它的过去。对于研究晚清史的当代历史学家来说,这就使得理解中国伟大的传统如同理解十九世纪一样重要。我们必须知道孙中山之前的一代代中国人头脑里想的确实是什么,这是什么东西也不能代替的回应 2013-10-01 15:03 -
争论:一是普遍存在对历史的无知状态,二是巨大的精神文化鸿沟。 第一种认识: 两出巨型戏剧 重大问题:外来影响的程度与性质 中国在十九世纪是一出完全的悲剧,崩溃与衰落 第二种认识: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问题 革命史观 主旨:再现生活在历史事件发生时的人们的观点,动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对这些事件的理解。 中国社会是个庞然大物,它各地的情况又千差万别。 自给自足而不能做出敏捷的反应 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明在前近...
2017-09-23 17:38
争论:一是普遍存在对历史的无知状态,二是巨大的精神文化鸿沟。 第一种认识: 两出巨型戏剧 重大问题:外来影响的程度与性质 中国在十九世纪是一出完全的悲剧,崩溃与衰落 第二种认识: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问题 革命史观 主旨:再现生活在历史事件发生时的人们的观点,动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对这些事件的理解。 中国社会是个庞然大物,它各地的情况又千差万别。 自给自足而不能做出敏捷的反应 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明在前近代取得成就的本身 旧社会: 帝国的统一与区域的差异 独立区域:山西平原汾河流域,四川盆地,云南,珠江长江三角洲,湖南湖北大粮仓,辽东。 南方的气候,地形导致生活习惯,产量差异,南方较北方更易产生发达的地主所有制和租佃关系。 社会神话:精耕细作的农业,严密组织的家庭生活和官僚化的行政特征,政治,文化的共性 农村集市 宗族 士绅:社会与政治,个人与家庭,地主与绅士结合 地方官府与地主家族结合,共同利益 人口增长消极积极影响:腐败,贫困,动荡与消费,商业化 官商结合,依赖亲属关系,私人关系,横向纵向的联系,直接控制与特许制 经济增长,农业过密化,贫穷,落后技术与分配不当 行政:小官员编制管理众多人口 地方行政官职权特点:表面实权,必须联系地方士绅。无独立的预算,偏向士绅,贪污腐败。人的特性,王朝中央权力,通过绅士与宗族的忠诚维系 正规官僚机构与非正规官僚机构 司法体系:县府省刑部三法司皇帝 中国等级名分,官僚政治不如宗族制度,现代革命倒转 政府组织:文官政府,军事组织,监察系统 天子君权理论与实际差距,控制上层难以控制下层 儒家将道德与政治结合,官僚政治与个人——封建组织结合 对外关系:以中国为中心 朝贡体系 异族同化 同心圆式的等级世界体制 统治手法:军事,官僚政治法,德治,宗教,物质利益如通商,赠礼品,外交技巧:以夷制夷,一视同仁 中国人优于非中国人反过来认可非中国人统治,专制增多,民族主义减少 华夷联合政府 鼎盛时期的危机 把清帝国看成一个整体
回应 2017-09-23 17:38 -
本书下卷从北京着眼,从19世纪初期清帝国在中国和亚洲腹地的典章制度开始;接着讲述19世纪上半叶北京在行政管理和社会秩序方面日益增长的问题。不管外国侨民怎样考虑他们的主权、他们的条约权利或他们的炮舰火力,香港、上海以及其他的贸易地点都是中国人的城市。中国人参与了外国人对中国对外开发,也可以说外国人参与了中国人对自身商业的开发。帝国主义和现代化都属于超历史的范围,帝国主义没达到使中国殖民化的地步,而其引起...
2013-07-01 16:26
-
页码章节都瞎填的。 大概是课本以外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读一本历史书。非常有趣,因为观察历史的同时可以观察自己的家庭,分析每个人所做的决定,扮演的角色。我们厚重的历史确实是无形的影响着每个活人的生活。长大了以后,尤其是高中毕业后,我开始喜欢听我妈妈讲自己家庭中的人和事,从她与我爸爸的过往,他俩的情史,我的爷爷,一直到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外祖父,等等。而现在,在我慢慢读晚清史的时候,其中对大家族的生活模式...
2017-10-07 23:58
-
争论:一是普遍存在对历史的无知状态,二是巨大的精神文化鸿沟。 第一种认识: 两出巨型戏剧 重大问题:外来影响的程度与性质 中国在十九世纪是一出完全的悲剧,崩溃与衰落 第二种认识: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问题 革命史观 主旨:再现生活在历史事件发生时的人们的观点,动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对这些事件的理解。 中国社会是个庞然大物,它各地的情况又千差万别。 自给自足而不能做出敏捷的反应 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明在前近...
2017-09-23 17:38
争论:一是普遍存在对历史的无知状态,二是巨大的精神文化鸿沟。 第一种认识: 两出巨型戏剧 重大问题:外来影响的程度与性质 中国在十九世纪是一出完全的悲剧,崩溃与衰落 第二种认识: 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问题 革命史观 主旨:再现生活在历史事件发生时的人们的观点,动机以及他们在历史上对这些事件的理解。 中国社会是个庞然大物,它各地的情况又千差万别。 自给自足而不能做出敏捷的反应 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明在前近代取得成就的本身 旧社会: 帝国的统一与区域的差异 独立区域:山西平原汾河流域,四川盆地,云南,珠江长江三角洲,湖南湖北大粮仓,辽东。 南方的气候,地形导致生活习惯,产量差异,南方较北方更易产生发达的地主所有制和租佃关系。 社会神话:精耕细作的农业,严密组织的家庭生活和官僚化的行政特征,政治,文化的共性 农村集市 宗族 士绅:社会与政治,个人与家庭,地主与绅士结合 地方官府与地主家族结合,共同利益 人口增长消极积极影响:腐败,贫困,动荡与消费,商业化 官商结合,依赖亲属关系,私人关系,横向纵向的联系,直接控制与特许制 经济增长,农业过密化,贫穷,落后技术与分配不当 行政:小官员编制管理众多人口 地方行政官职权特点:表面实权,必须联系地方士绅。无独立的预算,偏向士绅,贪污腐败。人的特性,王朝中央权力,通过绅士与宗族的忠诚维系 正规官僚机构与非正规官僚机构 司法体系:县府省刑部三法司皇帝 中国等级名分,官僚政治不如宗族制度,现代革命倒转 政府组织:文官政府,军事组织,监察系统 天子君权理论与实际差距,控制上层难以控制下层 儒家将道德与政治结合,官僚政治与个人——封建组织结合 对外关系:以中国为中心 朝贡体系 异族同化 同心圆式的等级世界体制 统治手法:军事,官僚政治法,德治,宗教,物质利益如通商,赠礼品,外交技巧:以夷制夷,一视同仁 中国人优于非中国人反过来认可非中国人统治,专制增多,民族主义减少 华夷联合政府 鼎盛时期的危机 把清帝国看成一个整体
回应 2017-09-23 17:38 -
姚姬长乐 (平和有光)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两出巨型戏剧——第一出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第二出是从第一出派生出来的,它揭示了中国在一场最巨大的革命中所发生的基本变化。 西方历史学家来说,最突出的就是维多利亚时代对世界的看法;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扩张主义者就是按照这种看法,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不平等条约制度的。他们信仰民族国家、法治、个人的权益、基督教和科学技术,以及...2017-07-13 16:57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两出巨型戏剧——第一出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第二出是从第一出派生出来的,它揭示了中国在一场最巨大的革命中所发生的基本变化。 西方历史学家来说,最突出的就是维多利亚时代对世界的看法;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扩张主义者就是按照这种看法,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不平等条约制度的。他们信仰民族国家、法治、个人的权益、基督教和科学技术,以及使用战争来为进步服务。 旧中国统治阶级对于世界的看法也是一清二楚的。它信仰经典的儒家教义和天子在整个世界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天子高居于一个和谐的、存在着等级和名分的社会秩序之巅,以他的富有教导意义的道德行为的榜样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在这个旧秩序里面,经典的教义只能容忍限于传统内部的变化,扩大的家庭制度支配着个人,恪守职责的信条高于享受权利的信条,文官控制着军事,并且使商人为其所用,道德行为的准则凌驾于人的情欲、物质利益和法律条文之上。诚然,两种文明是冰炭不相容的。 总的说来,中国自给自足的程度是非常高的,这首先表现在对外贸易方面,它在国民经济中仍是一个比较次要的部分。其次,清帝国由于在18世纪50年代征服了伊犁,以及在恰克图和广州分别成功地对付了俄国人和英国人,就建立起一道貌似强大的军事防线。最后,在清朝统治下,具有绝对权威的儒家思想几乎不能接受任何外国的政治观念。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形成高度的自给自足。但是还有另一个历史传统使得中国对外国的侵略反应迟钝,这就是蛮夷入侵的传统,以及这些入侵的蛮夷被吸收或同化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情况。由于这个原因,拥有绝对权威的儒家思想变成了一种超民族主义的体系,它是不会轻易赏识外国的民族主义者的感情的。 幅员广大、自给自足、统治阶级的麻木不仁和漠不关心,所有这一切使清帝国在与西方国家接触时毫无应变的准备。更确切地说,当这种接触在近代成为事实时,导致中国衰落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要理解中国的衰落,就必须懂得中国早先取得的成就,因为这种成就之大竟使得中国的领袖人物对于灾难的降临毫无准备。 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像滚雪球那样成了足以阻止改革的巨大力量。结果便是一种强大的惰性,或者叫做坚持成法的顽固性,这是一种只许在传统之内进行改变的倾向。
回应 2017-07-13 16:57 -
因为在传统的中国军事历史中,要攻陷一座设防的城市的标准方法之一就是向“内应”行贿或进行说服,使他们从城内打开城门。由于很多官员已上奏清帝,把许多失败的(像宁波的失陷)完全归咎于“奸细”,因此满洲的将军们就倾向于相信英军主要依靠的是第五纵队。这种把外国人与汉奸联系起来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中西贸易的最初日子里,而流传下来的军事传说只是加强了这种信念:欧洲人有笼络中国同伙的特殊有效办法,其中包括使人吸食鸦...
2016-12-03 06:11
因为在传统的中国军事历史中,要攻陷一座设防的城市的标准方法之一就是向“内应”行贿或进行说服,使他们从城内打开城门。由于很多官员已上奏清帝,把许多失败的(像宁波的失陷)完全归咎于“奸细”,因此满洲的将军们就倾向于相信英军主要依靠的是第五纵队。这种把外国人与汉奸联系起来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中西贸易的最初日子里,而流传下来的军事传说只是加强了这种信念:欧洲人有笼络中国同伙的特殊有效办法,其中包括使人吸食鸦片上瘾。确实有足够的证据使满洲官员们相信,汉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潜在的反抗者。贱民,即清代社会的下层人民,一般都要依附于清政权以外的任何有政治权威或军事权威的人或组织。另外,通过沿海贸易和鸦片贸易,港口城市的种种罪犯、小商人和秘密会社成员都成了与西方人士有密切关系的人。
回应 2016-12-03 06:11
论坛 · · · · · ·
某几处印刷与编辑疑问 | 来自-成-志 | 2016-06-26 | |
下卷的一處翻譯 | 来自lookout | 2014-12-14 | |
有删节么? | 来自旧夏社 | 3 回应 | 2013-10-29 |
Joseph Fletcher撰写的章节 | 来自labradford | 2013-04-08 | |
文化交流QQ群 | 来自行吟 | 2012-06-22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南天版 31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豆瓣评星很高很强大【历史】 (爱玛·包法利)
- 加州大学近代中国历史研究文献(中译本)目录 (benshuier)
- 《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 (敬惜字纸)
- 杨奎松的新生推荐书目 (范同学)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白鹇 2013-11-13
原来一直很怀疑成于众人之手的历史著作的,读完此书要改变看法了。尤其费正清、徐中约、詹森所作的几章确实精彩。
1 有用 [已注销] 2014-09-04
删减本并没有什么好看的
1 有用 abing 2007-11-12
不可不读
0 有用 小车 2009-01-04
提纲挈领 简明透彻
2 有用 朴素的树 2014-02-05
当年研究生面试的时候,仅凭此书,就蒙骗了不少大牛,得以侥幸过关。每念及此,心中窃喜。
0 有用 群星的尽头 2018-12-15
简要读了一部分,理所当然的更着于宏观,不过面面俱到。书很不错,不过还是更感冒微观细致一点的。以后应该也只是翻翻了。
0 有用 Samuel 2018-11-19
倒着看
0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8-11-14
跟哈佛中国史和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相比,这套剑桥中国史,应该是这几个版本的中国通史丛书里,学术性最强的一种。晚清史的这两卷,摈弃了线性叙事和以人物为中心这两种传统的通史写法,而是由一篇篇各自相对独立,阐述晚清中国主要面向与生态的小专题组成。每一个小专题,都是一篇质量上佳的长论文。由于成书较早,这些专题的涉及面主要还是以政治、经济和社会为主,而文化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尽管如此,本书至今仍然是... 跟哈佛中国史和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相比,这套剑桥中国史,应该是这几个版本的中国通史丛书里,学术性最强的一种。晚清史的这两卷,摈弃了线性叙事和以人物为中心这两种传统的通史写法,而是由一篇篇各自相对独立,阐述晚清中国主要面向与生态的小专题组成。每一个小专题,都是一篇质量上佳的长论文。由于成书较早,这些专题的涉及面主要还是以政治、经济和社会为主,而文化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尽管如此,本书至今仍然是关于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展开)
0 有用 Miro 2018-12-20
约瑟夫弗莱彻应该是傅礼初,菲利普库恩是孔飞力,小费雷德里克魏克曼是魏斐德😂😂😂
0 有用 Fone 2018-10-02
hy235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