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文学与人生
- 章节名:文学与人生
- 页码:第89页
我是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昨夜读书,先生又一次救了我。
我常感觉到,与其说“文以载道”,不如说“因文证道”。《楞严经》记载佛有一次问他的门徒从何种方便之门,发菩提心,证圆通道。几十个菩萨罗汉轮次起答,有人说从声音,有人说从颜色,有人说从香味,大家总共说出二十五个法门(六根、六尘、六识、七大,每一项都可成为证道之门)。读到这段文章,我心里起了一个幻想,假如我当时在座,轮到我起立作答时,我一定说我的方便之门是文艺。我不敢说我证了道,可是从文艺的玩索,我窥见了道的一斑。文艺到了最高的境界,从理智方面说,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如阿波罗凭高远眺,华严世界尽成明镜里的光影,大有佛家所谓万法皆空,空而不空的景象;从情感方面说,对于人世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高等的幽默与高度的严肃,成为相反者之同一。伯格森说世界时时刻刻在创化中,这好比一个无始无终的河流,孔子所看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希腊哲人所看到的“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所以时时刻刻有它的无穷的兴趣。抓住某一时刻的新鲜景象与兴趣而给以永恒的表现,这是文艺。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他自己有表现的能力固然很好,纵然不能,他也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图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到了这种境界,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而身历其境的人,在我想,可以算得一个有“道”之士。从事于文艺的人不一定都能到达这个境界,但是它究竟不失为一个崇高的理想,值得追求,而且在努力修养之后,可以追求得到。 引自 文学与人生 无论在怎样的情形之下,无论我怎样自己努力,我总是摆脱不了满心的悲凉,总是要像先生这样的人来提点我,才能认识到自己心中的误区。可能,我是真的没有什么文艺的慧根了吧。可是我依然想做一个梦,一个文学梦。先生也说,“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世态的眼光与同情。到了这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成功了。”无奈我心中无病呻吟的顽疾太深厚,总要来来回回地折磨我,考验我,真的就像慢性病一般。我不知道先生的这次提点可以在我心里起多久的药效,希望有一天顽疾再来犯时,我可以做到用一双慧眼看待它,并在其中得到“怡养”。
98人阅读
韩偏偏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32页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学龄前儿童也必须要长大啊。 书看到这里,就觉得自己已经不如学龄前的儿童了。活了这么这么多...
-
第54页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雕刻家在一块顽石中雕出一座爱神来,画家在一片荒林中描出一幅风景画来,都是在混乱的情境...
-
第89页 文学与人生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