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振聋发聩之用,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
谈美的创作者
· · · · · ·
-
朱光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术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目录 · · · · · ·
开场话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十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像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后记
附录 《谈美》序 朱自清
· · · · · · (收起)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十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像
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十五“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后记
附录 《谈美》序 朱自清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我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它们在当时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太近,到现在则和实际人生距离较远了,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味。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他们一看到瓜就想它是可以摘来吃的,一看到漂亮的女子就起性欲的冲动。他们完全是占有欲的奴隶。花长在园里何尝不可以供欣赏了他们却欢喜把它摘下来挂在自己的襟上或是插在自己的瓶里。 在许多民族的神话里面,伟大的人物都有母而无父,耶稣和孔子就是著例,耶稣是上帝授胎的,孔子之母祷于尼丘而生孔子。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外,便别无所得。他们欢喜这个调子,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欢喜那个调子,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0页 -
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他们也往往应用这点知识去欣赏,去批评别人的作品,去创造自己的。不少的诗文和绘画就如此形成。但这种东鳞西爪积累起来的知识只是“杂拌儿”;--还赶不上“杂拌儿”,因为“杂拌儿”总算应有尽有,而这种识不然。应用起来自然是够苦的,够张罗的。 从这种凌乱的知识里,得不着清清楚楚的美感观念。徘徊于美感与快感之间,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常时自己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怎样去解那连环。又如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就像是难分难解的一对冤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一套天花乱坠的话。你有时乐意听这一造的,有时乐意听那一造的,好教你左右做人难!还有近年来习用的“主观的”、“客观的”两个名字,也不只一回“缠夹二先生”。因此许多青年腻味了,索性一切不管,只抱着一条道理,“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是“以不了了之”,究竟“谈”不出什么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附录 《谈美》序 朱自清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谈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谈美"的人也喜欢 · · · · · ·
谈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92 条 )

《朱光潜谈美》总结、书摘和感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ps:个人认为本书中对美的定义偏向于个人美感体验、以及这种体验来源的普遍规律。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我们见到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实用的态度以善... (展开)论坛 · · · · · ·
大人不失其赤子心章节,前后逻辑 | 来自C | 2022-05-25 11:46:30 | |
关于“无所为而为”的读音问题 | 来自(0858) | 5 回应 | 2020-05-22 15:57:07 |
如何区分“美”和“美感”? | 来自480693 | 2 回应 | 2019-12-01 16:25:23 |
《“题未定”草(六至九)》——鲁迅评朱光潜先生... | 来自何苦来哉 (゚O゚) | 2019-04-23 16:56:49 | |
艺术美与美感经验 | 来自TinOO | 2018-12-26 21:26:3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5 )
-
中华书局 (2010)9.2分 4835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2016)9.2分 4422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9.2分 1975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9.2分 13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何兆武《上学记》涉及书目 (和菜头)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美學書單 (黑白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谈美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周鱼 2013-06-28 16:09:30
第一次读朱光潜。知音。写得又老实,即使有过分老实,但能体会为低于自己认识的人写的”老师”的心情,何尝不也是一种善之美。
29 有用 虫虫 2019-05-15 16:08:58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而这种形象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见出美的形象。美感不带意志欲念,有异于实用态度,不带抽象思考,有异于科学态度,把寻常快感、联想以及考据与批评认为美感的经验是一种误解。“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20 有用 Yolanda 2011-11-09 12:36:54
开篇第一段就让人动容...原来此刻与彼时并无太多不同。
10 有用 Laura在马孔多 2019-01-20 16:47:59
我的观点可能很幼稚,但我觉得,怎么能说美感和快感是分离的呢?在欣赏古松时达到物我合一的那种精神抽离难道不产生快感吗? 大师的作品,其实是很好的吧,朱老的文笔也很舒服。但好多观点我确实和我肤浅的头脑不相符合,也没从本书里得到多大的收获......
3 有用 夕 2014-01-01 14:52:12
有些书不是不好只是时候未到 有这本书有十年了 却在美国的最北边再次拾起
0 有用 爱丽丝的书柜 2023-09-26 15:22:18 广西
适合初学者
0 有用 木易山风 2023-09-13 13:48:22 湖南
读的是新版,装帧精美,内容精练。利用午休一小时在楼下书店读完,感觉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格局有所打开,大家毕竟是大家。
0 有用 颖 2023-09-09 11:53:47 日本
好书,很喜欢。用简单美妙的语言讲述何为美,何以欣赏美,何以评判美,何以创造美,以及美与人生的关系。非常喜欢!
0 有用 鹿唯双 2023-08-18 15:42:33 浙江
符合自然的就是美
0 有用 tachikura 2023-07-16 04:20:22 浙江
即便当成随笔去读也是本优秀的入门开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