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冷战”与第三世界
- 章节名: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冷战”与第三世界
- 页码:第125页
1947年,美国对希腊和土耳其做出承诺,是华盛顿的政策发生变化的第一个征兆;1949年北约的成立,则是美国政策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标志。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北约成员国增多。这表明美国决心保卫欧洲大部和中东一部,即从斯瓦尔巴群岛到柏林墙到土耳其在亚洲的边界。不过,这只是美国承担过多国际义务的开始。《里约热内卢条约》和与加拿大的特别协定的签订,意味着美国要负责保卫整个西半球。美、澳、新条约的缔结,则使美国又对西南太平洋的安全承担了义务。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东亚发生的军事对抗,导致美国签订了许多双边协定,使华盛顿做出了援助日本、南朝鲜、中国台湾和菲律宾的保证。1954年,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从而使美国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聚集在一起,相互支援,共同对付在这一广大地区发生的侵略战争。在中东,美国倡议成立了另一个地区性集团——巴格达条约组织(后来称为中央条约组织),这使英国、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共同对付颠覆侵略有了组织保证。在中东的其他地区,美国与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约旦则缔结了特别协定。这不仅是由于美国人与犹太人关系密切,也是1957年出笼的“艾森豪威尔主义”要求美国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援助的结果。1970年初,一位观察家写道:美国在30个国家驻军100万,是4个地区性防务联盟的成员,还积极参与另一个联盟的活动。此外,它与42个国家有双边防务条约,参加了53个国际组织,对全世界近100个国家提供军事或经济援助。 引自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冷战”与第三世界
41人阅读
fanior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11页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冷战”与第三世界
美国取代英国对希腊和土耳其承担义务,从而使适用于世界任何地区的“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有了...
-
第113页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冷战”与第三世界
西方建立以美国等国为正式成员国的北约(NATO)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当苏联发动侵略战争时,北...
-
第125页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冷战”与第三世界
-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两极世界的解体
1960~1970:中苏破裂、欧美离心;苏联日渐面临挑战,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只有日本,安静地尽享...
-
第150页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1971年7月,理查德 ·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对一群新闻媒体人发表讲话时再次指出:当今世界上存在...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