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中国人的良知系统
- 章节名:中国人的良知系统
- 页码:第69页
中国人的“一人”只是身,而“由吾之身,及人之身”的活动才成为“心”,因此,被渠道化的“心”,其主要活动就是照顾对方的“身”。
————分割线————
中国人这种“养身”生存哲学,在官场、生意场的发挥比在日常生活中淋漓尽致得多。那些秘而不宣的伎俩就是请吃和送礼,有求于人的一方,不惜向所求之人砸重金、送豪礼,请他们吃山珍海味。官场上的下属,也是那些对上司照顾周全、鞍前马后、唯命是从的“奴才式”嘴脸比较容易上位。核心在于,他们顺应了中国式生存哲学,明白只有其“身”被照顾的妥帖,才容易得到其“心”,从而帮助他们达到最核心的目的。
——分割线——
对酒文化的理解:为什么中国的“酒文化”如此兴盛?为什么中国式应酬场的喝酒都带有一种自虐的味道?连讲究情调的红酒都能搞得如牛饮一般。为什么明知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却依然“停不下来”?你问那些精通行酒令的人他们真的喜欢喝酒吗?很多人都说不喜欢,他们也清楚这样喝酒对自己身体的伤害,但他们也会说“这没办法”。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人人都痛恨,但人人都要去做”的奇怪现象。其实,这又是中国人情磁力场在作用,是中国人通过“吃亏”的方式来“占便宜”的经典体现。应酬场上,通常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有求于对方的人,既资源索求者,通常表现为敬酒人。另一种自然就是资源拥有者,可能多表现为劝酒人。1.从敬酒人的角度来看:通过自己先喝(先干为敬或“我干杯你随意”),在人情磁力场中折损自己,让自己吃亏,以拉近同资源拥有者的关系,增添自己在资源讨价还价中的砝码。2.从劝酒人的角度来看:因为对方有求于我,我就有资格让他先付出点什么。如果对方没喝到令其满意的程度,即买家没有给卖家支付足够的“对价”,卖家就不会轻易出售自己的商品(即资源)。前者的目的在于促成本次资源交易的成功,后者的目的除了本次的“等价交换”,还要为将来与前者再次交换利益创造便利。
——分割线——
“他制他律”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家委会
——分割线——
“打点”
Amigo行走的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69页 中国人的良知系统
-
第144页 “母胎化”的倾向
西方新教文化强调是大脑皮层左半部的功能,尤其加以贬抑的则是脑部中层的内容。因此,它强调...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