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绪论
- 章节名:绪论
- 页码:第1页
第一章 绪论
语言变化能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变迁。
性工作者这个称呼奖女性进入性产业视为一种合理的经济行为。
“素质”就像一个万能词语,可以用来解释阻碍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各种因素,如农村人口的低素质和文化障碍等。
严海蓉认为,国家、媒体和精英通过扮演教育者的角色,界定、宣传与利用“素质”的概念,以便在全球资本领域里追求中国的合法性、地位和荣誉。“素质”概念的出现标志着“把人的主体性从属于发展话语”,以帮助新自由主义重塑国家、市场和劳动主体关系,维持劳动力的持续流动与供给。
“素质”一词承认了各种形式的社会阶层和政治阶序的合理性。
在素质话语的形塑下,民众必须勤奋工作、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让国家变得更为富强。与此同时,主流话语通过渲染在激烈社会竞争中落伍、过时的焦虑与恐惧,促使民众对”素质“这一话语深信不疑,更多的社会不公就此产生了。这种逻辑、话语和渲染在相对欠发达、城市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地区更为盛行。
农民工无可奈何地成为城市文化与农业社区的双向边缘人、相对工厂区当地居民来说没有过去的异乡人、就社会流动机会而言没有未来的陌生人。
福柯:自我技术:个人通过自身的策略与实践对身体、思想和行为的转变。
本书的主要内容:1.探索她们的情感、爱恋、婚姻和婚外关系等情色实践,探索她们对亲密关系的不同理解如何对生活道路的选择产生长期的影响。2.这群女性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实践(贫困背景的叙述到如何通过城市化表征去建立自己的都市形象)。 3.这群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和她们对“性工作”和“工作”的看法和理解。4.展现娱乐行业、性产业中的从业女性在各种环境与制度夹缝中的生存策略和日常实践,从空间策略、语言游戏、性别形象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西方的流派:
radical feminism: all the oppression came from the patriarchy
支配关系:男性在统治地位,女性被objectified
prostitution has impact on all women and hence they are insulted.
the consciousness of equality and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abolishment of prostitution.
Marxist feminism:把女性压迫的根源归结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工资制度压迫和阶级剥削
马克思说:只是因阶级不同而涉及财产的婚姻都是一种卖淫的形式,因此资产阶级的婚姻就是一种卖淫,所有的工资劳动都是一种形式的卖淫。
经济剥削是核心问题,只有消除经济压迫,妇女不平等才能消除。
socialist feminism :有二元论体系,即把女性压迫归结为男权压迫与阶级压迫的共同作用。
existentialist feminism:娼妓不再面目可憎,还能为女性提供一种暂时的、有收益的、即使回馈的自由与解放,因此可能是一种解放的、充能的经验。
liberal feminism:妓女有权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就是普通的生意关系。
Nancy Fraser:今日的性别不平等已经从一种主/从的二元对立逐渐通过流转、多元的文化形式转换到了一种非个人层面的、结构性的机制。
国内流派:
道德派:娼妓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毒瘤 (我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父权压迫派:废除娼妓制度的根本在于树立性别平等观念。
公共卫生派:
性工作派:李银河认为女性应当享有“性权利”,既有自己处置自己身体与性活动的权利,在没有影响他人权利和自由的前提下它不应受限制。 通过非罪化,消除加诸妇女身心的污名。
分析小姐的主体性,要用到欲望这个叙事/分析语言。欲望的表达往往会突破既存的道德、性别等社会规范,这种“突破”聚而成为新的空间,亦即空间再生产的过程。
消费被视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政治运作,是国家在全球化中急于调整自己的位置时用以刺激经济的一种策略,而非草根自发的、出于个人意愿的行为。
minor genre of resistance 抗争次主体
我们分析日常生活,细节之处往往能揭示出常人在主体间性世界中对行为的建构和理解,从这些主观意义中我们能了解人们的各种梦想、欲望、对未来的想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驱动力。
马勒和佩莎的女性身份认同与生活经验的研究框架:1.社会位置,个人由在历史、政治、经济、地理、亲属关系等众多社会分层因素所决定的权力架构中所处的位置。(微观或者中观层面上的因素,比如社会分层、种族、民族、国际、性别等等)这些因素合力塑造了人的不同身份,而身份认同又进而影响人的行为和理念。这映照了布迪厄“惯习”的思想:女性的日常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与框架下内化了的态度与行动的外在表现,它既具有稳定性,又会发生变化。。。既是外部条件的内在变化,又是驱动个体行动的建构性结构。 2.地理尺度,指性别作用的多维社会空间尺度,比如身体、家庭、国家等。这个要素展示了性别关系在不同的场合中是如何被建构的,又是如何突破地理和身体界限的。 (消费无疑是一种赋权场所,在消费中扩大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欲望)3. 主体性,就是在特定的社会位置上人如何改变权力的流向,对外部社会条件施加力量。一个人有多大的主体性决定了他能从多大程度上利用她的资源去改变她的处境,是有意识的个人策略。主体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认知的能动性”,包括人们的想象力、欲望等。
多多多多多多多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页 绪论
-
第148页 关于婚姻的三种思考
暂时不婚主义者:1.单身生活的自由、高质量、时尚 2.自身经历让她们对感情生活持怀疑态度,另...
-
第181页 青春叙事
青春是一种有时效性的资本。 女性在男性凝视和国家控制中并非被动承受者,她们对于由时间和性...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