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第一章 对话与撒播
- 章节名:第一章 对话与撒播
- 页码:第39页
苏格拉底开启了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另一个人互惠的接触,是回忆灵魂、徜徉故乡的必由之路。这个思想在基督教的博爱(caritas)、浪漫之爱和心理分析中得到共鸣,也许还有黑格尔和马克思。这个爱的观念一直是衡量“交流”的尺度。
修辞关心的是许多人,爱欲关心的是一个人。但对苏格拉底而言,两者的完美形式都是双方互惠,封闭的交流线路。
书写正是不分对象的随意抛洒,它永远不可能达到适合接受者的境地。
用爱的模式来理解的写作,从根本上说是不忠实的东西。自此以后,人们都面对一个两难的处境:在一个不亲切、不忠实的媒介中,如何保证符号的人格可靠性或鲜活性。
一对一传授,写在学生心上的字有繁殖的能力,可以扎根,可以在辩论中捍卫自己;相反,书写的话患了不育症,不能繁殖。
父系血统(对话)vs.乱交(撒播)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真正的交流是亲切、自由、鲜活、互动的。按照《斐多篇》的路子,交流如果顺当,就可能相互发现对方的心灵;如果交流失当,就可能成为勾引、拉皮条、失缺的联系或书写那种僵化不变的东西。
56人阅读
鸡汁少女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32页 第一章 对话与撒播
翁:苏格拉底对文字的抱怨——削弱记忆力,缺乏互动,任意撒播,脱离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灵魂—...
-
第33页 第一章 对话与撒播
口语几乎总是以单独的事情发生,只有参与讨论的当事人才私下里分享说话。与此相反,文字容许...
-
第39页 第一章 对话与撒播
-
第45页 第一章 对话与撒播
《对观福音书》:不平衡的、公开的撒播,并且发出的信息的密码是隐蔽的,需要听者来解密。 书...
-
第51页 第一章 对话与撒播
柏拉图的爱欲受到的是美的吸引,《福音书》中的爱受到的却是需求的吸引。 苏格拉底不承认,两...
> 查看全部2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