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艺术的危机——欧洲,16世纪后期
- 章节名:【18】艺术的危机——欧洲,16世纪后期
当然,青年艺术家为超越古典的大师入了魔,就略微有些不正常,甚至他们中间最杰出的人物也被引入古怪、复杂的实验之路。然而从某种意义上将,他们为了超越前任而狂热地奋斗,正是对前辈艺术家的最大的敬意。
这个时期的一位典型艺术家,是佛罗伦萨的雕刻家兼金匠本韦努托·切利尼。
切利尼的观点是那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忙碌地、热切地力求创造比前人作品更有趣、更不凡的东西。我们可以在科雷乔的追随者之一帕尔米贾尼诺的一幅画中看到同样的精神。
实际上,帕尔米贾尼诺和当时的一批力图新颖出奇而不惜牺牲艺术大师所确立的“自然”美的艺术家, 大概是第一批“现代派”艺术家。我们将会看到,今天所谓的“现代派”艺术可能来源于类似的愿望,亦即企图避开一目了然的东西,追求跟程式化的自然美不同的效果。
这些16世纪后半叶的艺术家中,最伟大的一位也许是住在威尼斯的雅各布·罗布斯蒂,绰号叫丁托列托。
对于不调和的明暗对比与远近对比,对于不和谐的姿势与动作,他们可能感到震惊。然而他们一定很快发现,如果使用普通的方法,丁托列托就不可能创造这种效果,使我们觉得眼前正在展现的事情极为神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丁托列托甚至不惜牺牲柔和的色彩美。
16世纪对这些方法大家采用的,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来自希腊克里特岛的一位画家多梅尼科·掉拓客普洛斯,名字剪短些就叫埃尔·格列柯(意为希腊人)。
不难看出埃尔·格列柯深深地受益于丁托列托一反常规的不平衡构图法,而且像帕尔米贾尼诺矫饰的圣母一样,也采用了拉长人物形象的手法主义。
在北方的国家,德国、荷兰和英国的艺术家遭遇到的危机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同行所遭遇的危机更现实。因为那些南方人只是不得不考虑用惊人的新手法去作画;而北方艺术家很快就面临着绘画到底是否能够而且应该继续下去的问题。这个巨大的危机是宗教改革运动引起的。许多新教教徒反对教堂里的圣徒画像和雕像,认为它们是天主教偶像崇拜的一个明证。
从那一代的一位最伟大的德国画家小汉斯·霍尔拜因的生涯,我们能够看到上述危机的影响。
他刚过三十岁就画出奇妙的祭坛画圣母和供养人巴塞尔市长一家。霍尔拜因的画是同类画中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霍尔拜因的这些画像丝毫没有戏剧性,丝毫不引人注目,但我们观看的时间越长,似乎画像就越能揭示被画者的内心和个性。我们完全相信霍尔拜因实际是忠实地记录了他所见到的人物,不加毁誉地把他们表现出来。
事实上,宗教改革运动之后,那里留下的唯一绘画分支就是霍尔拜因如此坚定地建立起来的肖像画。即使这个分支,南方手法主义式样也越来越明显了,宫廷气派的精致优美的格调取代了霍尔拜因的较为单纯的风格。
全欧洲只有一个新教国家的艺术安然无恙地渡过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危机,那就是尼德兰。
16世纪最伟大的佛兰德斯“门类画”大师是老皮特尔·布吕格尔。
佛兰德斯是西欧的一个历史地名,泛指古代尼德兰南部地区 引自 【18】艺术的危机——欧洲,16世纪后期 布吕格尔专攻的绘画“门类”是农民生活的场面。他画出了农民的狂欢、宴饮和工作。
布吕格尔最完美的人间喜剧作品之一是著名的《农家婚宴图》。
跟所有这一切丰富的趣事、才智和观察相比,更值得赞颂的是布吕格尔使画面避免拥挤和混乱的组织方式,连丁托列托也不可能把这样一种挤满人群的空间画得比布吕格尔更为真实可信了。
在法国,艺术的危机又转到一个不同的方向。法国位于意大利和北方各国之间,兼受双方的影响。
不过,最终法国上层社会还是接受了意大利的艺术形式,那时切利尼类型的优雅、精致的手法主义形式。
过了一代以后,法国出现了一位艺术家,他的蚀刻画把意大利手法主义者的古怪发明用皮特尔·布吕格尔的精神表现出来,这位艺术家是格林的雅克·卡洛。
了利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6】光线和色彩——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
我们现在必须转向另一个伟大的意大利艺术中心,自豪而繁荣的威尼斯市,它的重要性仅次于佛罗...
-
【17】新知识的传播——日耳曼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意大利大师的三项实质性成就:第一项是科学透视法的发现;第二项是解剖学的知识——美丽的人...
-
【18】艺术的危机——欧洲,16世纪后期
-
【19】视觉和视像——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
“巴洛克”一词是后来反对并讽刺17世纪艺术倾向的批评家使用的名称。它的实际意思是荒诞或怪...
-
【20】自然的镜子——荷兰,17世纪
跟霍尔拜因当年遇到的情况一样,能够在一个新教社会继续存在下去的绘画分支当中,最重要的是...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