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页 第五章 德国法学
- 章节名:第五章 德国法学
- 页码:第240页
拉德勃鲁赫的法哲学立场的转向,从相对主义法哲学到自然法哲学,受到了纳粹的巨大震动,值得专门讨论和注意。
拉德勃鲁赫最初是以相对主义法哲学闻名于世的,他以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哲学作为出发点,认为一切文化都在于实现某种价值,它不是纯粹理性,而是实践理性。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最终在于实现正义。但正义又是非常模糊的,所以必须有功利原则来补充。然而功利也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功利性和价值观。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就需要法的确定性。因此,法律制度由正义、功利和确定性三种原则构成,它们互相补充又互相冲突。而在一种法律制度的三种原则中,其比重也是相对的,无法科学地确定。尽管如此,在战前,拉德勃鲁赫的基本倾向是当这三种原则发生冲突时,法的确定性应占有限地位。 …… 第三,在相对主义的法哲学理论中,拉德勃鲁赫曾认为对各种学术观点和信仰必须宽容。纳粹政权的暴行,促使他改变了这一立场,从而在战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法哲学命题:对不宽容者,宽容也必须不宽容。这一命题,不仅对德国,而且对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法哲学研究,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引自 第五章 德国法学 对不宽容者的处置,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和法哲学理论的一个棘手问题,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万民法》等著作当中也专文对此作了讨论,似乎其结论同拉德勃鲁赫保持一致,对不宽容者保持不宽容,除非其放弃了不宽容的基本立场并且没有在行动上危机到罗尔斯所论证的社会基本正义原则,不清楚拉德勃鲁赫对“不宽容者不宽容”的论证是怎样的思路。
77人阅读
线性不代数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50页 第四章 法国法学
法国大革命时期欧洲兴起的一种自然法信仰与法典崇拜的社会氛围,有各个方面的表现,这个时期...
-
第282页 第五章 德国法学
耶利内克的观点,法国《人权宣言》是受美国《权力法案》影响,而非卢梭 在《人权及公民权宣言...
-
第240页 第五章 德国法学
-
第392页 第七章 美国法学
法学教学中的判例教学法,虽不是兰德尔首创,但是他在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改革将其推广到全美国 ...
> 查看全部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