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第七章 解释:如何解释艰涩的概念
- 章节名:第七章 解释:如何解释艰涩的概念
- 页码:第95页
经济学家Robin Hogarth指出,我们往往都存在认知偏见,即我们总是忘记“不了解我们所熟知的东西”是什么感觉。就像物理学家理所应当地认为所有人都知道什么是夸克,而才华横溢的作家有可能没听过“自然选择”。认知学家Steven Pinker也指出,克服这种“知识的诅咒”或许是优秀作者进行清晰表达的最重要的前提,因为长期的记忆依赖于对内容的连贯的层级构建—环环相扣。在写作之外,这一点也适用于传播学:借助语言媒介的特质,将概念转化为多维(层级分明且相互交叉)具体的语句。
演讲者必须确保听众知道每个句子是如何与前一个句子建立逻辑关系的,两者之间是相似、相反、阐释、例示、归纳、承接、因果关系,还是违背逻辑。
如果把一个解释性演讲的结构想象成一条附有其他元素(趣闻逸事、示例、扩展、题外话、说明等)的中心主线,那么总的来说,这样的结构看上去就像一棵树,主线是树干,树枝是附着其上的不同元素。为了让听众理解,关键是让听众知道自己位于树上的哪一部分。
61人阅读
Nanette ♪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95页 第七章 解释:如何解释艰涩的概念
-
第98页 第七章 解释:如何解释艰涩的概念?
演讲不是一个箱子之类的容器,供你放进内容。它是一个过程,一个轨迹,目标是带着观众从他们...
-
第99页 解释:如何解释艰涩的概念?
演讲不是一个箱子之类的容器,供你放进内容。它是一个过程,一个轨迹,目标是带着观众从他们...
> 查看全部7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