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 页码:第5页
48、“可能的自我”被定义为重要的人生目标的拟人化代表。那些“可能的自我”里不仅仅包括了我们当下所追求的目标,也包括了所有与之相关的我们期许的未来。对个体说,“可能的自我”是一种在整个成年后发展过程中,激励着个体的认知资源。 49、自我发展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及世界的体验能够到多复杂的程度。研究者们认为,自我的本质是一种“掌控、整合、理解生命经历/体验的努力”。随着自我发展水平的提高,个体认知框架随之变得复杂。 例如,自我发展水平较低的个体,只能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而那些发展水平较高的个体,则能够领悟到更复杂的人生智慧,也能够明白那些重大的生命问题往往有很多种均为正确合理的答案。 50、研究结果显示, 在叙述的过程中,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最好的可能自我”——也就是关注现在和未来还有可能实现的“最好自我”的人群,在主观生存质量的测量中得分更高,也就是说他们感到更幸福。而那些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描述“失去的可能自我”,无法释怀过去未曾实现的目标的人,则有着更低的主观生存质量,感到更不幸福。 51、金和希克斯认为,探索“可能自我”需要做好这些准备: 1.意识到麻烦不可避免。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指出,我们人生经历中的那些纷扰或失序才是每个人生命故事的主线。这些困难和挑战不断激励着我们做出改变,实现人生的转折。因此,在探索“可能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回顾那些我们曾经遇到的麻烦。这种回顾也许并不愉快,却是必需的。 2.接受“意外”。尽管我们常说,不可预见性和未知都容易让人焦虑不安,但是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打破常规遇见未知的过程。甚至有学者认为,正是生活中的这些“意外”才让我们真正得到成长。过去经历中的种种“意外”,也许让我们失去了某些“可能自我”,但也让我们得到了现在的“可能自我”。 3.谦逊。能够接受生活的“意外”,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不再认为自己对生活了如指掌,也不再简单地认为凡事皆有可能,也就是说,我们能对生活抱持一种谦逊的态度。也是这种谦逊的态度,让我们不再认为所有的得到都是理所应当,也不再对失去耿耿于怀。 4.勇气。回顾过去可能会让我们看到那个笨拙的自己,所以我们说,自我探索需要勇气。尤其在努力回溯那些失去的“可能自我”时,我们可能面对后悔/挫败,我们需要有勇气去赋予那些“失去”以意义。
52、有人说,成长就是一个“可能性不断坍缩的过程”。每一个现在的我们背后,都有无数个失去的可能自我,因此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得的过程,也是需要处理很多丧失和哀恸的过程——和过去的梦告别,和不再有机会尝试的可能性告别。 53、但或许这种可能性的不断坍缩是值得的。正是在这个坍缩的过程中,一个更清晰的“我”的形象才得以显露。而虽然一些更广阔的可能性失去了,我们却仍然可以沿着更深、更远的维度挖掘出新的可能性来。而此时不确定的痛苦感已经显著降低,这种可能性的发掘更像是让人兴奋的冒险——这就是在已经确定了一部分自我身份之后的探索。要想获得自我身份,就必须放开那些失去的可能自我。 54、保持脆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交往的关键 “脆弱”让彼此可以更真诚地交流,并建立更深层的联结。 55、在生活中,那些保持脆弱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群体里最受欢迎的几个人之一。因为他们往往更放松,在人际间更随和,也显得更完整和真实。在这样的人面前,其他人会感到更小的压力,不需要担心“冒犯”,也不容易觉得“被评价”,这种真实会让其他人更容易信任,也让其他人有了空间和许可同样地保持脆弱。 56、为了接近他人刻意地展现完美和强大往往会取得反效果。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