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人物关系的阶级形态及其现实基础
- 章节名:人物关系的阶级形态及其现实基础
- 页码:第154页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目的,是为了使国人达到圣洁的至善境界和驯顺的道德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人形象比英雄形象更能有效地证明,共产主义道德的“普遍性”意义。这一道德理念内涵,是一个混杂着法家道德与革命伦理的综合体,其核心指向是“去自我”、“去个体”。但由于“去个体”化已超出实践的边缘,完全丧失实现的可能性,最终造成普遍的虚伪和矫饰。 引自 人物关系的阶级形态及其现实基础
96人阅读
Binns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17页 合作化运动的动力之源及其小说叙事
阶级斗争话语作为一种解释一切的农民反抗、不驯服行为的法宝,被作家娴熟地运用于各类与事实...
-
第121页 合作化运动的动力之源及其小说叙事
从高级社开始实行的按劳分配,是将多劳多得的工分制与按人口分配的口粮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
第154页 人物关系的阶级形态及其现实基础
> 查看全部5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