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页 超越主权国家与主权自我
- 章节名:超越主权国家与主权自我
- 页码:第475页
最后的总结是全书关于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流变的汇结,每一句话都值得引用,它们是奔腾河流交汇处的浪花,熠熠生辉。
民主的不满的核心在于控制力的丧失以及共同体的侵蚀,复兴共和主义的政治真能减轻这些问题吗? 引自 超越主权国家与主权自我 今天的世界,信息瞬间流通,社会生产与消费,以全球化的方式展现,而它缺乏对应的全球化政治体系。现代以民族国家组织起来的共同体正在被侵蚀,国家对全球化的经济丧失了控制力,而将公民身份归属于国家认同的人民,也随之产生无力感。
一种努力是世界主义,将公民身份全球化,将地球作为共同家园形成认同感,这在环境保护,对抗全球变暖,预防疾病,消灭饥饿与贫困等方面形成的国际组织中得以体现。但在政治上,哪怕是欧盟,都未能建立起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作者呼吁一种分散的多重复合的主权。人民在各种不同的维度上连接,既联合又独立,权利既分散又集中。公民独立分散地反省(道德),选择价值与目标(知识与判断力),参与公共生活。而在公共层面,同时公民联合集中地对抗非人格的全球市场力量。这个呼吁基于一个坚实的基础,即美国宪政的信念和实践表明:
主权不必聚集在唯一的地方 引自 超越主权国家与主权自我 人民必须参与到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政治中,接受教育,培养道德。这是民权运动对我们的时代最重要的教益:
不只是获得平等权利的手段,它本身就是授权的时刻。。。不仅是选择与追求个人目标的自由,斗争本身展示了更高的共和主义的自由,即集体地行动以塑造公共世界的自由。 引自 超越主权国家与主权自我 每种德行都有可能腐化,现代公民德行有两种形式的腐化。
1,原教旨主义,因为无法忍受多重归属与主权分散,而要求巩固边界的一种努力。依托民族,国家或者宗教的形式展现。
2,原子化个人主义,作者称之为:没有故事的自我。因为人与人的连接总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无法吧各种串结的认同编织成连贯一致的整体,形成可以不断叙述的故事,个人和社会都将陷入碎片式的处境。
Michael J. Sandel通过这本书,作者为共和主义的复兴做给出了理由(当代自由主义无法消除民主的不满),依据(美国宪政的共和传统),路线(多重复合的基层式的公民组织,不断行动的公民群体),和警示(避免两种腐化)。掩卷长叹,正所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引自 超越主权国家与主权自我 耳机里正巧飘过Muse的这首 United States of Eurasia (+Collateral Damage),回应着这近一年的沉思,一并奉上。
http://www.xiami.com/song/8FZNIqe6969
evanqia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445页 共和主义的自由
最后一章,作者试着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一个学者,学术探讨的同时不回避与现实挂钩,需要...
-
第459页 公民政治经济学
70年代末开始,美国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关于平等的争论开始超越自由主义主导的政治话语范围,...
-
第475页 超越主权国家与主权自我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