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页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 章节名: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 页码:第30页
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但是对一个刚起步的阅读者来说,最好是将两者区别为不同的步骤与活动。 引自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与其说是两种,不如说第一种是程序,第二种是具体方法。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略读”(skim)整本书,或是有人说成是粗读(pre-read)一样。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 …… 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虽然有时候作者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你不应该错过这个部分。 引自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每次重读这部分都会感觉到作者严肃的大胡子下面有笑的弯弯的嘴角,他絮絮叨叨让你出发前先看一下地图,又很高杆的告诉你很少有作者能拒绝重申自己观点的诱惑,他像一个满腹经验的老渔夫,随手把拉着性格各异的小鱼,告诉你怎么能够潇洒一钓。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资料以获得帮助。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仔细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这个规则也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细微的重点时,就会错过斯密说得那么清楚的一些大原则:这样你在任何层次的阅读都不可能很好。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所有这些习惯不但浪费而且显然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之所以说是浪费,因为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我们的手(或其他工具)就像是个计时器,不只负责增进你的阅读速度,也能帮助你专注于你所阅读的东西上。 引自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61人阅读
向古易慎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8页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一位读者要追求的目标——为了消遣,获得资讯或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他的阅读方式。至于阅读...
-
第22页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官方宣称1970年代是“读书的年代“。我们的年代会产生这样的狂热,是因为三个历史性的趋势或...
-
第30页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
第43页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在这一章节中,关于如何成为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作者讲了阅读的原则:提出问题。阅读的方法...
-
第55页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如果可以这章我愿意全部抄一遍,因为除了去讲如何分类一本书,作者还举了很多非常经典的小例...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