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眇宜修
- 章节名:词的眇宜修
p7西方的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二项: 阐释学(Hermeneutics)的理论。西方的这个阐释学本来,Hermeneutics的原义,最初指的是西方对于《圣经》的解释。不但应该研究每一个单字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而且要研究当时的那个社会文化背景,在那个时代它是什么样一个意思。 现象学Phenomenology。现象学研究宇宙之间的一切就是一切的现象。现象学所研究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当你接触到外面宇宙万物(各种现象)的时候(的一种意识的意向性活动)。比如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因为这个词人、这个诗人,他看到了外界的景物的昨夜西风凋碧树,引起来他的意识的一种活动。是主体的意识跟客体的现象相接触的时候,主体的意识就产生了一种活动--不管是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联想,而这个活动不是盲目的,不是没有条理的,是带着一种intentional的,就是有一种意向性 intentionality,带着这种意向性的活动。他要说一个什么,有一个明确的意向性的。这是现象学的学说。 而这种现象学的学说与阐释学的学说结合起来的时候,研究阐释学的人就说,作者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应该是有一种主体的意识的活动,我们要研究、欣赏、批评一首诗歌,就要向回倒溯,溯源到原来的那个诗人、作者,他的思想意识是怎么样活动的。我们要推究在原来他的社会思想的文化背景之中,他的意识是怎样活动的呢?可是,这阐释学的人就发现,我们是尽量要追寻作者的原意,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撇弃了自我,用纯粹客观来追寻作者的原意,因为我们每一个追寻的人都有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教育的背景,我们社会文化的背景,我们时代的背景,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感情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读一首诗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这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于是,这些想为诗歌作阐释作说明的,想要为诗歌来作评论、解释和欣赏的人,他们就发现,按照阐释学所说,你并不能够完全客观地掌握到作者的原意,你总是或多或少地把你自己的种种的社会文化思想感情个性的背景,加到那个作品之中去了。所以他们就说,这些阐释的人,他们所作的解释,对于诗歌的解释,不一定是原来的意思,而是一种 衍生 出来的意思Significance,是你把你自己的种种因素加上去的一种衍生的意思。在中国的文学作品诗歌之中,词比诗更容易造成这种衍生义的结果。为什么呢?因为写诗的人,带着中国旧日的诗言志的传统观念来写作诗歌。他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显意识的活动,是一种consciousness-显意识的活动。 我说词之所以微妙,为什么缘故呢?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 p10-13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就是有这样的一种美。那么,词为什么就有这种美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形式上的原因,一个是内容上的原因。形式上是说起来诗歌是一种美文,所以一般总是应该有一种节奏韵律的感觉;内容上因为词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的,所以,为了配合这种歌唱的场合、歌唱的人物的歌女,自然就写得比较是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是要眇宜修的美。 诗之境阔 :诗所写的内容是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 诗的境界阔 。 词之言长 :词之言长,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不是说词的句子长,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这就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诗是显意识的活动,说出来可以很感动人,可是我们不能够自由发挥联想。词呢?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词的言是长 ,就是可以引起我们很多的联想。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