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 页码:第3页
想学中文。涪陵城市描写。跑步🏃寻找熟悉的感觉。晚宴,中国人喝酒文化。跑步得第一。
让涪陵闻名于世的,是在河岸边制作出来的略带辣味的榨菜。 在中国,老师应该受到绝对的尊重,师生关系往往是一种非常正式的关系。教师处于教的地位,永远都是对的;学生处于学的地位,永远都是错的。但是在美国,我们却没有这样的传统,我自己的学生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会鼓励在课堂上建立一种非常随和的关系。如果某个学生做错了,我会把他做对了的事指出来,并把他所付出的努力表扬一番。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表扬毫无意义。那什么是有意义的呢?如果学生错了,他只需要被老师直截了当、毫无隐晦地纠正过来——这就是中国的方式。 引自第3页 ——外国人看我们的日常教育
我在我的几个美籍华裔朋友身上看到过同样的陷阱,他们从小就到美国接受教育,习惯了美国人那种委婉的纠错方式,回到家里却只听到依旧保留着中式思维的父母简单的两个字:不对。成绩单上面哪怕有一连串A,也抵不过一个B。继续努力吧,你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呢。 引自第3页 ——中美教育差异
一场好的宴会恰似一个好的短篇故事:要点就蕴藏其中,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明白。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邀请我们了,不过我并没有愤愤不平,因为我至少弄清了四川的文学刊物是如何征集新稿的。一桌人把赛老师又奚落了一番,我们几个便跌跌撞撞地走了出来。 引自第3页 ——外国人看中国文化
那种长久以来熟知的感觉——胸口发紧,双腿打沉——将我生活过的所有地方串连起来:密苏里、普林斯顿、牛津和涪陵。在山峦间奔跑的时候,我的思绪如行云流水一般穿越时光隧道,驰骋在这些地方。我记起了沿着古老的密苏里—堪萨斯—得克萨斯铁路线奔跑的情形,我想起了野猪山上油菜花盛放的金色,以及丽溪河那古老的廊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即便是四川这些满布陌生的古墓和梯田的山峦,也逐渐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引自第3页 ——适应小城的方法。
而在四川,喝酒绝不仅仅是寻常的休闲放松。它通常带有竞技性质, 引自第3页 ——外国人看中国日常
这就是中国。混乱,吵闹,兴奋;害怕、惊奇、激动;一大群的身体,叫喊不止,汽车鸣响,大地震颤; 引自第3页 ——虽然是写跑步,但想必作者眼里中国就是这样子。
“不是什么大事,”我回答道,“实际上,我跑得不算太快。”“不,很快!”她说。因为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假谦虚了一番,这令她愈加高兴。“这是场大赛——就整个涪陵而言,你是跑得最快的人哦!” 引自第3页 ——开始适应中国文化
6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