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简.谈美
- 章节名:谈美书简.谈美
先生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怀着一腔诚意对青年人的谆谆善诱。
人生一半乐趣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静与闲不同。“不要打那,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这种学者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这是1926年时先生对青年学生的忧虑。近100年过去,高等教育再也不是凤毛麟角,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卑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顽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
道德行为都是起于意志,而美术作品只是直觉得来的意象,无关意志,所以无关道德。美术家最大的使命是求创造一种意境,而意境必须超脱现实。(?)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则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生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偏狭。
问心的道德和问理的道德
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是不理想的。
实在界和舞台有一点不同,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因为人人都“摆脱不开”,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得其近似。
生的自由倘若被环境剥夺了,死的自由谁也不能否认的。自杀是伟大意志之消极的表现。 “绝我而不绝世”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
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 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不像哲学,它的生命全在具体的形象,最忌讳的是抽象化。抽象的概念在艺术家的脑里都要先翻译成具体的意象,然后才表现于作品。思想家往往不是艺术家,就因为不能把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具体的意象。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艺术的任务是在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
游戏与艺术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有异于实用态度,有异于科学态度)
德拉克洛瓦:“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批评学者:导师 法官 舌人 饕餮者
创造与格律:一种作风在初盛时,自身大半都有不可磨灭的优点。后来闻风响应者得其形似而失其精神,又如东施学西施捧心,在彼为美者反适增其丑。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
格律都有形式化的倾向,形式化的格律都有束缚艺术的倾向。(但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不能因噎废食。)
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鱼跃鸢飞,风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常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他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 遣它,左右它。在作品外表上我们虽不必看出这些意象的痕迹,但是一笔一划之中都潜寓它们的神韵和气魄。这样意象的蕴蓄便是灵感的培养。它们在潜意识中好比桑叶到了蚕腹,经过一番咀嚼组织而成丝,丝虽然已不是桑叶而却是从桑叶变来的。
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