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 页码:第128页
以上这些,都是从查的文章中得知,在此之前,我除了知道王蒙曾经是文化部部长,写过一些我们这代人阅读不多的小说之外,就是他在电视屏幕上的样子了:浓重的鼻音,说起话来的手势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不是查的这篇文章,我会不知道这位坐在窦文涛旁边的老作家,曾经在中国的社会进程中处于什么位置,他的复杂人生经历与中国路走来的过去,有什么样的牵连。 王蒙曾经处于时代的中央,正是这本书题目所说的“弄潮儿”。“弄潮儿”这个词最早指的是钱塘江上执旗泅水与潮相搏的少年,在这本书的扉页,査建英引用了这个词的词源北宋诗人潘阆的诗句,“弄潮儿向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除此之外,还引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段话,以及奧利佛·文戴尔・小侯姆斯在1884年《阵亡将士纪念日致词》:“既然生活 就是行动和激情,那么它就要求一个人应当参与他生于其中 的那个时代的行动,分享那个时代的激情。否则,他将冒着 被认为不曾生活过的危险。” 后面这句话,更能表达查建英这本书所切人的视角他选择 了六个曾经或现在热切参与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来捕捉和诠 释当代中国的样貌,它的复杂性。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知识 人”和“企业家”。分别写了王蒙,査建英的哥哥一曾因组党 而被判刑9年的查建国国,2003年以张维迎教授为中心的北大改革 以及企业家张大中,潘石屹和他的妻子张欣,查的朋友一一积极 投入生活的孙立哲。这些人物恰好可以代表中国70、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两个时期的重要社会议题:政治改革和市场经济 査建英并没有扔出什么观点,以此总结几十年走过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张牙舞爪地试图解读中国,而是通过几个人的经历,来拼贴显影出过去这几十年中国的巨大变化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她抓住了难言的现时中国的复杂性,抓住了一个时代的侧影。 非虚构类书籍就应该有这样的作用,记录时代,并且让读者通过阅读,关注现在并思考过去和未来,将个人从当下的生活中拉出,进人一个更开阔的场域,看见更复杂更真实的中国。 引自第128页
102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