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
- 页码:第166页
马:在古代,瓷器入窑后用柴煤烧制,现代人常用电或油烧制瓷器。古代窑工是凭经验掌握火候,他们从5岁就随爷爷在炉口看火焰的变化,根据变化选择时机加柴或封火,烧制瓷器的温度和火候,他们凭眼睛一看就知道了。现在的瓷窑整个烧制过程,完全是看仪表,一个高中毕业生可以在半个月内掌握。这种科学准确的烧制方法,抹杀掉了一件艺术品最主要的东西——个性。个性被抹杀的东西,往往毫无生气。工艺上无缺陷,反使这种东西更加商品化。 在已发现的古代陶瓷中,多精良的瓷器也有缺陷。聪明的窑工正是利用这种缺陷,创造出新的艺术趣味。哥窑的开片,是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烧制过程中,胎把釉撑裂了。如果胎的膨胀系数过大,釉就剥落,膨胀系数不足,釉面不裂。窑工利用了这一缺陷,化腐朽为神奇,烧制出哥窑,成为缺陷美的典范。还有大名鼎鼎的汝窑,夹生胎,让科学家嗤之以鼻,像个夹生馒头。可收藏家视若珍宝。 引自第166页
5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