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電燈柱會走的話都會走掉了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不漏洞拉
- 章节名:第一章 電燈柱會走的話都會走掉了
平日因為環境的關係,我們多使用英語和普通話,今天大家都說廣東話。我這「東南亞無知」每問一題,她就描繪出一個場景,一小幕一小幕把我帶進那個超過三十年前的陌生世界,可惜沒有現場錄音,我當晚立刻在電腦前憑著記憶打下一堆筆記,那時已經有些失真,再耽誤的話,恐怕所剩無幾。我只覺得,越南船民的軌跡不記錄下來就太可惜了。
......
有扎根幾代的老華人已經有了心理準備,說不如回去中國大陸終老算了。中國有安排在地方給華人開辦「華僑農場」或小工廠,收入微薄但可以自力更生、長期安居,如果跟著大伙飄洋過海尋求庇護,老弱的身軀未必能承受得住。有些老一輩的人安慰自己,越南既然不留人,回去中國,他日歸根落葉,屍骨滋潤著祖國的泥土也好。但年輕一輩都不願意去大陸,一來對北越的環境並不熟悉,帶路的未必可靠;二來中國大陸情況不詳,並未公開有難民營。目前已知馬來西亞、香港、泰國、印尼等鄰近地區設有聯合國難民署轄下的難民營。只要能順利進入難民營登記,聯合國難民署會安排外國代表團為難民面試審核,這樣才有機會移民外國。 兩代人往往就此衝突,畢竟年青力壯的人做的都是美國夢。後來,有些年輕人即使在中國落腳,也會再次買船嘗試偷渡到香港和臺灣。不過兩代衝突為時不長,隨著中越和柬埔寨斷交,中國政府正式實行邊境管制,難民不得隨意入境,何況非華人對於逃難到中國意願不大,於是都朝著水路一途,前仆後繼。
……
即便如此,仍有大批人無懼怒濤,甚至沒有特定目的地,只求逃出越南。有些條件較差的,沒有指南針,就靠太陽辨認方向,有人使用的航行路線圖,竟是地理課本撕下來的地圖。
……
船民出海時,緊繫於身的是黃金和美鈔,緊繫於心的則是越南各式各樣的信仰。能夠順利上岸的,都不忘在難民營興建廟宇、教堂。我在溫哥華見過越南人的住家和餐廳,放上聖母像還不夠,還維持著燒香的傳統,東西合璧祈求平安。 鄭父死後,鄭媽媽開始在西貢家中供奉觀音,一直延續到二○一一年在加拿大過世。 在海上搏鬥過的人,比誰都更清楚什麼是聽天由命。
……
有船民上船時,原本攜帶著照片或文件,以供身分證明或紀念之用。但有些被邊防沒收,有的不幸被海盜劫走,或在風浪中為了避免沉船、減輕重量,連同其他行李一同扔下海,只能寄望家人獲得擔保團聚時,再多帶一些過來。這使得打撈歷史、整理集體回憶的工作更添困難。正巧在鄭老師打開歷史之門後的幾個月,我認識了更多的越南裔加拿大人,進一步加深了和這段歷史的連結。有了鄭老師的故事為基礎,其後再跟其他受訪者接觸,就順利得多。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推荐序 当难民不灭时
孤單不是只有逃亡時出現,在不逃亡的太平世界裡,你恐怕更覺得孤單。你的痛苦自己消化,甚至...
-
推荐序 迁徙者的复杂乡愁
「不漏洞拉」是港府接收船民時期,用廣播宣告相關政令時的慣常「越語」,意思是「從今以後」...
-
第一章 電燈柱會走的話都會走掉了
-
第三章 退役貨船的最後任務——官方高調組織千人大型偷渡
拉差香甜辣椒醬,在美加居住的華裔和越裔都不會陌生;在越南餐館和超市的亞洲食品部,必然有...
-
第四章 靈魂倉庫——難民第一收容所
聯合國難民會議後,已開發國家承諾會逐步接收東南亞和香港多個第一收容所的難民;船民移居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