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 章节名:孟浩然
读孟公诗,且毋论怀抱,毋论格调,只其清空幽冷,如月中闻磬,石上听泉。 ——翁方纲《石洲诗话》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在许多旁人,诗是人的精华,在孟浩然,诗纵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余。在最后这首诗里,孟浩然几曾做过诗?他只是谈话而已。甚至要紧的还不是那些话,而是谈话人的那副“风神散朗”的姿态。读到“求之不可得,沼月棹歌还”,我们得到一如张洎从画像所得到的印象,“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得到了象,便可以忘言;得到了“诗的孟浩然”,便可以忘掉“孟浩然的诗”了。这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诗如其人”或“人就是诗”的另一解释。 超过了诗也好,够不上诗也好,任凭你从环子的哪一点看起。反正除了孟浩然,古今并没有第二个诗人到过这境界。东坡说他没有才,东坡自己的毛病,就在才太多。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谁能了解庄子的道理。就能了解孟浩然的诗,当然也得承认那点“累”。至于“似之而非”,而又能“免乎累”,那除陶渊明,还有谁呢?
感受:个人比较喜欢孟浩然和陶渊明的诗,不论是从诗人本身来讲 还是从诗的意境。以上是闻一多先生的看法,我比较赞同于他的说法,孟诗常常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每每读其诗,仿佛只有我与诗中所述世界,给人以心临其境之感。但是闻一多先生所谈到的孟诗中似乎还是存在那一点“累”,这是我没有思考过的,这篇文章确实给了我新的感受。
2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