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軒轅鍾書 (live more seriously within)
- 页码:第2页
价格理论能够证明(在某些限制条件下)自由市场能够实现配置效率,但是有关自由市场的这些研究成果不能证明社会主义命令经济不能取得相似的合意结果。
无论何种类型的经济制度都要服务于一个基本功能,那就是社会中不同个体的愿望和资源等分散信息的广泛交流。也就是说,不同的经济制度应该被比作不同的信息交流机制。
一种协调机制是一项计划,这项计划就是社会决策是如何依赖于社会成员所披露的信息,改变一个社会的协调机制就会改变社会成员将参与的博弈。
激励约束表明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个体在没有适当激励的情况下不会分享各自的信息也不会实施隐蔽行动。
激励效率(incentive efficiency)的概念来评价资源配置的规则(而不是特定的资源配置本身)。
应该把社会制度看做是人们交流信息和协调行为的机制。
社会计划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人难于观测的个人私有信息,我们需要激励人们真实地提供各自的信息。
让人们真实地披露并分享彼此信息的问题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如果诚实是纳什均衡(Nash,1951),它一定满足于如下情形,即当一个个体被预期是诚实时,另一个体会发现诚实也是他本人的最优策略。
实施理论是指在既定的社会目标下,何时能够设计出一种机制,使该机制的预期结果与我们的期望结果保持一致。
当评价公共物品的选择时,我们通常用“社会净剩余”最大化作为其标准:公共物品决定是否使社会总收益与公共物品总成本之间的差值达到最大化?
赋予机制设计理论意义的基本难点就是,政府或拍卖商通常并没有这种信息。毕竟,公共物品净剩余最大化的选择依赖于公众对这些物品的偏好,而且无论如何政府也未必清楚这些偏好。
设定的机制在实施时必须产生所需要的信息。
机制设计的很多工作,包括我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旨在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A)何时能够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机制,以实现社会目标? (B)这些机制可能采取的具体形式是什么? (C)理论上,这些机制何时被取消?
定理1(Maskin 1977):如果一种社会规则可实现,那么它一定是单调的。
定理2 (Maskin 1977):假设社会上存在至少3个个体,如果社会选择规则满足单调性和无否决权,那么它就是可实现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