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 信息的自由流通
- 章节名:信息的自由流通
- 页码:第72页
信息的自由流通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这个哥们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先行者,但是自杀就不好了,斗争是持续的,我们需要持续努力
新的“信息自由”与过去自由主义所谈论的“言论自由”不能混为一谈。言论自由赋予的对象是人类,保护的是人类思考及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的权利,当然也保护他们缄默、把想法放在心中的权利。相较之下,信息自由所赋予的对象并非人类,而是信息。而且在这种新价值观看来,信息自由流通的权利应该高于人类拥有并限制数据流通的权利,因此可能侵犯到人类传统的言论自由。2013年1月11日,数据主义出现了第一位殉道者:艾伦·施瓦茨(Aaron Swartz)。这位26岁的美国黑客在自家公寓自杀身亡。施瓦茨是个不世出的天才,14岁就协同开发出了关键的RSS(简易信息聚合)通信协议。而他也是信息自由的坚定信徒,曾在2008年发表《游击队开放访问宣言》(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呼吁应让信息流完全自由、不加限制。施瓦茨在宣言中表示:“无论现在信息储存在何处,我们都必须获得这些信息,复制并与全世界分享。我们必须收集没有版权限制的内容,并为这些内容建档。我们必须购入那些未公开的数据库,将内容公布在网上。我们必须下载科学期刊,上传到文件共享网络。我们必须为了开放访问,如游击队般奋战。”施瓦茨说到做到。用户必须向期刊数据库JSTOR付费,才能获得论文,这让他十分恼火。JSTOR数据库有数百万份科学论文和研究成果,完全支持科学家和期刊编辑享有言论自由,但也支持这些人认为想读文章就该付钱的自由。JSTOR认为,在作者研究创造出某种想法之后,如果想以此获得部分报酬,应该是作者的权利。施瓦茨不这么认为。他相信信息也想要自由,这些想法并不属于创造它们的人,把信息锁在墙后、必须付费才能获得的做法是错误的。于是,他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网络进入JSTOR,下载了数十万份科学论文,打算全部公开到互联网上,让人人可以自由阅读。施瓦茨遭到逮捕,被送上法庭。他在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定罪并入狱之后,便上吊自杀了。对于控告施瓦茨侵犯信息自由的学术和政府机构,黑客们发动了各种请愿和攻击。面对这种压力,JSTOR对自己在这起悲剧中扮演的角色表示歉意,并开放了许多(但仍非全部)数据内容供免费使用。 引自 信息的自由流通 实际上如果这些数据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但是感觉到的是,有利益集团在努力往相反的方向走,这群货色是历史上的残渣,势必要被消灭的。
72人阅读
大圣齐天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68页 数据主义是包括一切的
也就是说,数据的重要性不仅仅只是在于一般信息上,而更多可以将其表现成一切,太可惜了没有...
-
第69页 当数据没有被充分掌握的时候,则是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强,但是如果是将来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苏联和资本主义之间经济运作的不同模式 现在的科学教条就是...
-
第72页 信息的自由流通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