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幸福来自何处
王闲之sunshine (一笔,一书,写进未来!)
读过 象与骑象人(更新版)
- 章节名:第5章:幸福来自何处
第5章:幸福来自何处
这个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到处充满攀比、炫富、冲突,比如最近两年流行的炫富摔、受年轻人喜欢的超前消费。可是,物质的享受真的能给你带来幸福吗?答案可不一定。不管是坐拥亿万家财,还是生活贫困,心灵贫瘠之人都不会幸福。
这时,你会问自己幸福来自何处?幸福是什么?也许,很多人都会这样问自己。
判断自己是否幸福,有两个原则可以遵守:
幸福原则1:进展原则
作者提到:心理学家理查德·戴维森指出,人有两种积极的情感。他称第一种为“达成目标之前的积极情感”,这是我们朝着目标前进时感觉到的情绪。他称第二种为“达成目标之后的积极情感”,并说这是我们达成目标后感觉到的情绪。也就是说,追求目标的真正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很多人认为,成功就是最后得到的结果。其实,这种理解差不多是错误的。对于人来说,体验的感觉比得到的事物重要。成功正确的理解是,成功来临的那一刹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其实是像走完漫长的旅程卸下沉重背包时的那种如释重负之感,而不是欣喜若狂。可以说是,你看到的成功是最后的目标,就是错误的,真正珍贵的是你在追求目标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满足感。因此,所谓“进展原则”: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要幸福。
莎士比亚说:“成功之时,一切已结束;努力的过程是最幸福的。”所以,最后的目标会达到那是依靠你的详细计划,但是,请不要错过难能可贵的过程体验。
幸福原则2:适应原则
作者在书中提到过一个测验:如果我给你10秒钟时间,要你说出你觉得最幸运及最倒霉的事情,我猜你的答案可能是:前者是中得奖金高达2000万美元的彩票,后者则是颈部以下完全瘫痪。
中彩票最幸运是因为你的银行卡金额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全身瘫痪最倒霉是因为你的活动完全被剥夺。看起来,中彩票是比全身瘫痪要幸运的多,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终究会慢慢适应,只是事情刚开始时,我们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能耐。我们不善于预测自己未来的情绪,往往会高估自己情绪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性。总结来说,人对变化特别敏感,但是绝对状况,则反应迟钝。
霍金,在2004年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记者问他为何能保有这样的斗志及精神,他答道:“21岁时,我对人生的期盼降到零,从此以后,所有事情在我眼中都是上天给我的额外的恩赐。”
这就是“适应原则”:人对现况的判断,是以比自己现已适应的更好或更坏为基准。“适应”其实是一种神经元状态:当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就会出现强烈反应,但之后,神经细胞逐渐适应,对于适应的刺激神经细胞就会反应迟钝。蕴涵关键信息是改变,而不是适应。
有研究猜测,人拥有大脑系统默认的快乐程度,不管坏运还是好运,我们都会回到幸福起始点。因此,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游戏,获得的幸福都会回到“平常的自然状态”。“平常心”很重要。
古代先哲用警句提醒我们,人无法从外界事物找到幸福的。而真正的幸福感来自于你的心灵感受,然而,很多人很难感受到。人为了追求幸福往往容易被物质所绑架,沉浸其中。
对于这种心理,书中有一句描写很恰当:人有劣根性,而且克制不了这些劣根性,人会用各种希望把自己捆上几百个手镣脚铐,内心充满怒气与欲望,用尽各种不公义的手段积聚财富,以满足自己的贪欲。不幸福的根源原来都是人贪欲所知。
外在条件人是无法左右,而世界是怎样的,就看人如何看待。影响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外在因素基本上可分成两大类——个人本身的生活条件,以及个人选择的自发性活动。
所谓的个人生活条件,是指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种族、性别、年龄及残障等)以及自己能改变的事实(财富、婚姻状况及居住地等)。自发性活动则是出自个人选择,如冥想、运动、学习新技能、放假等。
因此,要持续保持幸福感,需要寻找那些可控的因素。并且值得人改变的可控外在因素有五个,即噪声、通勤、自我掌控感、羞愧、人际关系。很多人通过改变生活状况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比如人际关系的改善、工作环境的提升及对压力来源的掌控,对个人的幸福都有很积极的影响。
英国小说家夏绿蒂·勃朗特说:“人类应该对平静感到满足,不过是徒然,人必须有所行动。如果找不到平静,就得自己去追求。”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幸福的方法,还不去追求,那还真是可悲。
如何寻找幸福?答案就存在你身边。
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找到“心流”体验。“心流”是一种自发的心理活动,在生活中你应该体验过很多次。心流通常发生在我们进行体能活动,像滑雪、在弯曲的乡间公路开快车,或两队上场对决较劲时。
心流体验的关键在于,这是一个能让你全心投入的挑战,你也具备面对这项挑战的实力;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每进一步,你马上就得到回馈(进展原则)。
第二步,需要区分“愉悦”和“满足”。愉悦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成分,如食物、性爱、抓背及微风轻拂等带给我们的欢愉,满足感则是我们全心投入、发挥所长,到达忘我境界的感受。因此,愉悦感需要克制,慢慢品尝才更有趣味,就像法国人饮食方面细嚼慢咽,品味食物的美味。
第三步,掌握自身优势。善于运用自己的优点,就可以让自己幸福,尤其加强人际关系,比如,帮助朋友,感谢帮助我们的人效果尤佳。当然,每日行善很无聊,但是,如果你知道自己的优点,列出5个活动并持之以恒,每行动一次,就可以获得一点满足。
第四步,认清炫耀性消费。美国作家弗兰克近年出版的《奢侈病》下了一个结论:认为金钱无法买到幸福的人,是因为不知如何花钱所致。那么说,炫耀性消费就是不会花钱的人所持有的消费观念,一切幸福的来源都来自别人的评价。
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别人看得到的,被我们拿来当做个人身份地位象征的消费品,其价值来源别人的评价。可以说,炫耀性消费是一种零和游戏:个人借由自己地位来贬低别人。而,非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其价值来自商品及活动本身,且多属于私下交易。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现身份地位。
因此,追求炫耀性消费就是一个幸福陷阱,它就是一条思想,但人们缺以为这样会带来幸福。
第五步,避免选择性悖论。
“选择的悖论”:有了选择,反而让我们更不快乐,但是我们却很重视选择,而且处心积虑地要让自己有所选择。
最常见的表现是最大化者。他们喜欢追求最佳成果(即评估所有选项优劣,搜集更多信息,得出最佳),和人进行比较,然而,很容易陷入炫耀性消费陷阱。满足者也会比较所有选项的优劣,一旦找到满意的结果,就会终止比较,因此,满足者会很轻松的做出选择。即使,最后的结果比最大化者略差。
如何重新思考幸福假设?很简单的答案:人生要秉持“抽离”态度。
王闲之sunshin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2章:是什么令你幸福
本章会分析大象为何这么容易担忧、悲观无望,以及骑象人可以用来对大象进行再训练的三种方法...
-
第3章 互惠
我们为何需要互惠? 人是群居性很强的动物,为了能够在这个庞大的群体能够很好的生存,我们需...
-
第5章:幸福来自何处
-
第4章:自以为是
第4章:自以为是 什么是“虚伪”?所谓的“虚伪”就是,伪君子说教在先,虚伪的行为则变成笑...
-
第6章:爱与依恋
第6章:爱与依恋 拥抱和被拥抱的需求好像是人天生的。人生来渴望“爱”与“被爱”,不可方否...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