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6
- 章节名:6
- 页码:第147页
本书中可商榷的极少几处技术性问题:
p.147:史古脱公司的厕纸: 引自 6 按,原文应是Scott,这一纸巾品牌国内现译为“舒洁”。
p.209: 绝对的团结感, 这集中体现在频频出现的用语 “一亿” 上,“一亿” 本身就是一个“超越” 用语, 因为当时的日本人口仅略高于七千万;p.320:词语“一亿”(日文为ichioku)是日本的诗歌用语,体现了符合战时思想意识的典型英雄主义光环。当时日本的实际人口数量是7000多万。 引自 6 按,这两处作者显然都认为“一亿”是夸张的文学用语,但其实并不是。因为“一亿”是包含朝鲜、台湾等殖民地人口的。据昭和十三年版《日本国势图会》(矢野恒太等编),昭和十一年(1936)日本人口如下:内地(即现在本岛)6950万人,朝鲜2299万人,台湾525万人,桦太33.5万人,关东州(租借)170万人,南洋(委任统治)10.5万人,合计9988万人。加上战时几年的人口自然增长,说“一亿”是丝毫不夸张的措辞。这也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者当时所说的“一亿玉碎”是将殖民地捆绑在一起而言的。
p.229: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贵族将自己认定为“好人”(yoibito),以区别于普通的、缺乏教养的贱民。 引自 6 按,“好人”应作“良人”(良い人),此语与“良民”同出中国典籍,指非奴婢的平民,汉籍中“良家子”亦指公族子弟。拉丁拼法应为yoihito,原文此处想应是斜体字,h作斜体时容易误认作b
p.232:关于日本和西方的第一次悲刷性相遇,最生动与最夸张的反基督教宣传是 1639年出版的 《基督教的故事》(Tale of the Christians,Kirishitan Monogatari)这本带有插图的畅销故事书。 引自 6 按,直译应是《切支丹物语》
p.247:他被认为是日本传统神道教中所说的“观人神”:以人类形象显现的一个神。 引自 6 观人神=现人神,想因字形相近而误。
199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