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页 时间概念
君山 (yishubiwuqing)
读过 海德格尔选集(上下)
- 章节名:时间概念
- 页码:第7页
“什么是时间?”
当我们这样问的时候,我们到底在问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不会这样问,而只是会问这样的问题:“现在几点了?”或是这样的问题“还有多久?”。借助时钟和时刻表,我们可以轻易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是在问“什么是时间?”时,我们却茫然了。如果时间是从永恒中获得意义的话,我们就得从永恒方面来追问时间。然而如果不信仰,我们就只能下决心从时间来理解时间,“或者说,就是要根据ἀεί来领会时间了;这个ἀεί看起来像是永恒,但实际表明,它只不过是一种时间性存在的衍生物。”【8】 海氏对时间的讨论却也不是哲学式的,因为如果要提供一个普遍有效的、系统的时间规定,就得回溯到时间背后,进入它与其它范畴的联系之中。海氏的思索属于一种前科学(Vorwissenschaft),“这种前科学的任务包括:探索哲学和科学,即此在关于他自身和世界的解释性言谈,最终意味着什么。”【8】哲学和科学已经是在概念中活动了,因此必须通过这种前科学,我们才可以切实搞清楚我们所理解的和所不理解的东西。我们日常所碰到的时间是自然时间和世界时间。在物理学中,对时间的把捉和规定是在一个时空参照系中对自然进行测量。这种研究的现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确立的。相对论认为,时间是虚无的,只因在它之中发生的事件才存在。没有绝对的时间和绝对的同时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就是其中发生着事件的东西,自然存在物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变化、位移和运动。时间本身不是运动,所以时间必定以某种方式与运动相关。时间首先是在变化的存在者中照面的;变化是在时间中的变化。“物理学家对时间的把捉和规定的方式具有测量的特征。”【10】这种时间是由时钟显示的。从时钟上,我们经验到,“时间是某种东西,在其中可以任意地固定一个现在点(Jetztpunkt),使得两个不同的时间点总是一个在先一个在后。”【10】这种时间完全是统一的、均匀的,恰因为它是均匀的,才可被测量。于是,时间乃是一种滚动,这种滚动的阶段处于早与晚的相互关系中。当我们走向事件时,会发现时钟向来做的初始规定并不是对当前流逝着的时间的长短和多少的报告,而是对现在的当下确定。但我是什么,难道我们自己不就是现在吗?奥古斯丁告诉我们,我们乃是在精神里面测量时间的。我们测量时间就是在测量我的自己的处身。“这个存在者在其存在的当下性(Jeweiligkeit)中,它是我们每个人所是的存在者,是我们每个人在“我是”(ich bin)这一基本陈述中所是的那个存在者。“我是”这一陈述是关于具有人的此在特征的存在的真正陈述。在其当下性中,这个存在者作为我的存在者而存在。”【12】为了正确领会时间,我们要先行对此在本身的某些基本结构作一种提示。
……(此处省)
此在的本真状态就是构成其最极端的存在可能性的东西。通过这一最极端的可能性,此在原始地得到了规定。此在在当下性中;就此在是他所能是的东西而言,此在向来是我的此在。对于这种存在来说,这一规定是彻底的、构成性的。当下性是我的当下性,他人的此在就不能代替本真意义上的此在。此在在其自身中就具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与作为他本身的最极端的可能性的他的死亡相遇。什么是时间,或者说首要地,什么是在时间中的此在?总是在向来我属的当下性中的此在知道他的死亡,即使当他不想知道它的时候也如此。“什么是“一向具有本己的死亡”呢?那就是此在向他的消逝(das Vorbei),向一种确知地和完全不确定地站在面前的他本身的最极端的可能性的先行。作为人类生命的此在原初地是可能之在,是确知而又不确定的消逝之可能性的存在。”【18】消逝就是此在的消逝,作为我的消逝,我能向这种消逝先行;这种消逝不是“什么”(Was)而是我的此在的“如何”(Wie)。“只要向着消逝的先行把这种消逝保持在当下性的“如何”中,此在本身的“如何”就变得清晰可见。向消逝的先行就是此在面向它的最极端的可能性的前行;而且只要这种“向着……前行”是严肃的,此在在这种行进中就被抛回到他本身的“尚在此”(Noch-dasein)中。这就是此在返回到他还是的日常状态中,而且,作为本真的如何,消逝也揭示出在其“如何”中的日常状态,并且在其繁忙和劳碌中把日常状态放回到“如何”中。消逝把一切“什么”、一切烦心和计划带回到“如何”中。”【18】在先行中把我保持在我的消逝(Vorbei)那里,我便具有时间。时间的基本现象是将来。将来不是烦之所系,不是当前本身为自己构成为自己的东西的将来,而是作为消逝的本真的将来。日常靠时钟过日子,烦忙不停地返回到现在。而在向消逝的先行中的不断返回中,时间却绝不是空洞的。被规定为相互共在的此在,在日常状态中,此在不是我所是的存在,而是常人所是的那种存在。日常状态自行显露为自然不断在其中照面的那个东西,这种当前时间(Gegenwartszeit)被解释为不断滚动着通过现在的流逝序列;这种前后相继的序列在方向上被说成是单向的和不可逆的。在这种解释中有双重东西是独特的:其一是不可逆性,其二是现在点(Jetztpunkt)的均质化。但是一旦时间被界定为时钟时间,就绝无希望达到时间的原始意义了。此在只要是它的可能性,此在在其本身中就是历史性的此在,过去对当前才不是锁闭着的。在将来存在中,此在是其过去;它在“如何”中返回到它的过去。这种返回的方式之一是良知(Gewissen)。只有“如何”才是可回复的。过去,被经验为本真的历史性的过去,乃是我总能一再向之返回的那个东西。此在就是时间,时间是时间性的。在与死共在中,每个人都被带入每个人都能同样地是的“如何”中;每个人都被带入这样一种可能性中——与之相关,没有人是突出的;每个人都被带入一切“什么”都在其中灰飞烟灭的”如何“中。到此,我们也就懂得了为何说“时间是真正的个体化原则(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
小结:如果我们追问什么是时间,那么我们不要匆匆忙忙地依恋于一个答案(时间是这个那个),因为这种答案总是意味着一个“什么”。但当我们想时间性地回复“什么是时间”这个问题时,我们得说时间就是“如何”!
【按:引文出处:海德格尔选集 上海三联书店 孙周兴选编 1996-12。时间概念(1924年)(陈小文 译,孙周兴 校),本文是海德格尔1924年7月在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演讲,有助于我们理解后来在《存在与时间》(1927年)的生存论时间观。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常人经常挂在口上的“向死而在”到底是怎么来的。】
郑世恒,2019.7.28夜 星期日
君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7页 时间概念
-
第81页 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导论及第一章)
【按:本书主要部分是海德格尔在1927-1928年冬季学期的讲座和1928年的几次演讲。1929年由维多...
-
第96页 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第四章)
第四章 形而上学奠基的回复 康德的形而上学奠基启示了我们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对存在论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