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兵制
- 章节名:兵制
- 页码:第104页
中国的兵制,约分为八期
1、远古,有征服之族与被征服之族的区别,为部分民兵制;2、后来战争剧烈了,为全体皆兵制,例如战国秦;3、天下统一了,兵力过剩,偶尔用兵为体恤民力多用罪人及降服的异族。在此时代,乱世时起,地方擅权,中央不能制,遂发生所谓州郡之兵;例如三国及五胡乱华4、南北朝末及至北周隋唐因经济原因遂兵民一体,称为府兵;5、承平之世,兵力是不能不腐败的。府兵制因此大坏,又因边境多事,遂有藩镇之兵;6、宋承唐、五代,竭力集权,中央遂有强大常备军,谓之募兵;7、元一异族入主中原,军事上自然另外一番设置,明东施效颦,淤滞而败;8、清亦以外族入主,不久兵力即腐败,虽中叶曾振兴,然时局大变,未能革新。
说远古及周朝为寓兵于农,兵农合一,井田既废,兵农始分是一个误解。寓兵于农乃寓农器为兵器。春秋时,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至战国却坑降斩级,动辄数万计,因战国时期兵力骤增,兵制已是全民皆兵了。秦汉统一后,全国皆兵之制,便开始破坏。所以渐渐有谪发之制。此时人民虽习惯战争但路途遥远旷日之久则生业尽废,在经济上无法负担。精神上,小国寡民时期国与民的利害较为一致,后期扩大乃至统一则相距愈来愈远,因为此两种原因,秦汉才有谪发之事。所以政治上,一时的利害有时与永久的利害是相反的,如何调剂二者关系,则看政治家的眼光和手腕了。
民兵制度的破坏,形式上始于光武帝之时,而外强中弱之机,亦于此时开始。但纵然如此,合中国之力,足可以制五胡的诸多跳梁。所以,后期五胡乱华的原因全在于中国的分裂,分裂之世,势必军人专权,初,虽有权谋,年代久了,必骄奢淫逸,随之而来必是政治紊乱,军纪腐败,有外力压迫即如山崩川溃,不可复止。西晋初年,君臣的苟安奢侈正式军法擅权的结果。所以自刘石祸乱以来,至于南北朝末期北方的兵权始终在异族手里,异族用兵是不甚用汉人的,除非用兵巨大,比如石虎伐燕,苻秦寇晋,这是汉族迟迟难以恢复的原因。然则南方为何屡屡北伐不成呢,根源仍是南方仍有军人专横,中央权力不能统一。试看东晋东渡以后,荆扬二州的相持,宋齐梁陈中央与地方的争斗便可知道。
北强南弱之势是东晋后养成的、三国以前的军事形势是北方以持重胜,南方以彪悍胜。论个体军人素质,南优于北,然论社会文明程度,北是优于南的,军事上的胜败原因,实在于此。后世以人民风气的强弱判定实则错误。东晋以后,文明重心南移,训卒厉兵本可短期恢复全国。但因士大夫颓衰不振,军阀拥兵相猜,这实在是伴着文明南移,汉末余毒随着而来。试想,若东吴君臣移而置之东晋,究竟北方能否恢复?东晋经过长时间腐化与中央地方争斗,北强南弱之大势遂成。而北方因长时间战斗而造成以武力为重心。周齐隋唐四代之祖皆出武川,可见自南北朝末期至唐初,武力的重心,未曾有变。
五胡乱华虽成过去,然则在军事上,重用异族的风气还是存留了下来。试看唐朝用番兵番将之多,便可明白。多数人常以汉唐并称,然则唐朝武功成就自较汉朝为大,乃世运为之。若论军事上的实力,唐何能与汉比。汉对外征伐十之八九为本国兵,唐则是以夷制夷。此风气通观全局,养成异族彪悍而汉族衰颓,就是宋朝的始终不振与此也有关。因为久已柔靡的风气不可能短时间训练为强悍。
府兵制自高武时期名存实亡及至玄宗正式废止。唐初时,边境之兵,大的称军,小的称城镇守捉,统属的曰道,道有大总管后改称大都督,都是带使持节的,称之为节度使。而此时东北至西北边兵之尤强,天下遂成偏重之势,以致酿成安史之乱。乱后,藩镇满地,不遵政命,至黄巢之后遂溃决不可收拾。然对比藩镇,真正把持中央使之不能振的,还有禁军。宦官之祸,是历代都有的,宦官佣兵为患的却只有唐朝。
藩镇堰塞于外,禁军把持于内,唐朝的政局不可收拾,遂分裂为五代十国。而藩镇是常军队自行废立的,所谓地擅于将,将擅于兵。而赵匡胤黄袍加身,实则不过是唐时军队拥立节度使的故事而已。
鉴于此,宋朝从太祖起就力求削弱藩镇,加强中央之兵,是为募兵制而导致冗兵的结果。宋朝中央之兵过多,从太祖初期不满二十万到仁总西夏战事起已有一百二十五万。又奉行所谓禁军更番前往,谓之番戍。此制的弊端太多,导致宋以唐唐兵力竟不能作战,屡被辽夏所欺。而对外之策,重在防患未然。必须入汉设度辽将军、西域都护,唐设都护府一般,对于外地守在四夷,是为上策。经营自己的边境已落入第二义了。后王安石启动变法,大力裁撤冗兵,勇气值得称道,对比民生之绩算是一抹亮色。
裁募兵,行民兵是宋朝兵制一变。但募兵衰落后,民兵制也不如意,如种师道在历来多兵之地的陕西仅得一万五,以兵多的背诵结果却是如此,可谓奇谈。
北族在历史上,从来是个侵略民族。这是地理条件决定的,此必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土地贫瘠,则必向沃土侵略,而是自身地形必平坦,利于集合,所谓曰地瘠而平。所以纵观古代,蒙古高原与辽吉异族入侵最多。辽金元请皆是如此。
辽和中国关系最浅。辽的建国,系合部族及州县而成。部族是它的本族与征服的北方游牧民族,州县则取自中国之地,其兵力亦是以本部族为基本的。部族的离合及其所居之地,都是由政府指定,不能自由,遂有一支常备军,也有各种私甲,亦可向外借兵,但组织却不坚固。所以天祚失道,金兵一临,便土崩瓦解。金朝的情形跟辽又异。契丹畜牧极盛,人民并不贫穷,而女真则是非常穷困,具有很强的侵略动机。女真各部族皆兵,组织上称猛安谋克,即千夫长百夫长。金朝的兵初期战斗力很强,迁入中原后,腐化亦速。后金朝皇帝又为私信不断将兵权收回本族,覆亡也就加速了。
元朝的兵制,也是以压制为主的。本部族称为蒙古军,子孙世代为兵,军官也一概世袭,所以元朝的军官是一个特殊阶级。元朝以异族人入主中国,此等猜疑防范之法,尚可理解。但明朝以本族人做本族本国皇帝也暗袭此法,则很让人不解。军官世袭,后来必腐败,无可挽救。究其原因,战争是社会的变态而非常态。所以从历史上看,从没有一支军队真正强盛几十年。
女真崛起,以八旗制编制其民。入主后,以八旗兵驻防各地,和金朝移猛安谋克,元朝镇戍之制用意相同。清朝汉兵,谓之绿营。然则也跟金元相同,入主后军队迅速腐败,所以太平军一起,就势如破竹了。总而言之,文明落后的民族遭遇文明发达的民族是无法避免被同化的,像金元清这种用尽心机,而仍不免灭亡的,还不如像北魏孝文帝一般,自动同化中国的好。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