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读过 疾痛的故事
- 页码:第29页
是这种文化倾向影响着我们的苦难经验。我们或许可以说,作为病态直接体现的生理病变,与它作为人类现象的间接经验(故而充满意义)之间的空间,即是文化注人的地方一譬如把疾痛看作自我身体的异化部分,当作精神升华的工具,或者是尷尬和悲痛的源泉。疾痛具有苦难的意义,是因为身体和自我之间有宗教道德,或者精神等文化标志作为中介。20世纪以来,这种将身体和自我二元化的经验论在西方社会颇为流行,并作为心理现代化的要素介绍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也许,将疾痛的经验与意义区分开的观点也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被普遍接受,至少对那些深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地方是这样。
让我们用社会学的术语复述这个论题。根据舒茨(1968)的观点,我们可以说,社会中的个人在他们的环境中活动时,都是用常识眼光看待日常事务。这种常识观念来自地域文化环境,是业已被公众接受的看待(也是复制)社会现实的方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同常识观念相抵触的实际问题和阻碍,比如,生活资源的不公、人生无常、世事无奈等。在这种时候,我们不仅仅发现经验的意义并且创造意义。当我们遭遇人生不幸—譬如,痛失子女、父母或者配偶,下岗、失业或者离婚,身患痼疾、严重伤残或者丧失劳力等等—悲伤和惊恐会使我们震惊,以致背离常识性的价值观( Keyes,1985)。也就是说,这时我们处于价值观的变更过渡状态,需要寻找其他的观念来看待我们的不测经历。我们会用道德观念来解释和处理伦理方面的困扰;或者用宗教教义使我们的不幸升华为某种意义;或者,越来越多的是用医学的观点来应对我们的困苦。在传统社会里,通过共通的道德和宗教观念看待人生危机,可以使焦虑情绪稳定在现存制度的控制下,并以终极意义之网将威胁捆住。在个性化、多元化的现代世界中,焦虑情绪问题越来越捉摸不定、难以控制,先辈们用以指导处理苦难经验的共通的道德和宗教意义不再管用,需要个人创造独特的意义来对付(参考 Obeyesekere,1985)。
闻夕felici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7页 疾痛的意义
就如我在上述病例中提到的,疾痛在数种不同领域内有其不同的意义。每种意义都值得探讨。从人...
-
第9页 意义之一:症状
我们把作为病定状的表面征兆看作是疾痛的第一种意义,这显然是顺理成章的。症状(例如背痛、心...
-
第29页
-
第54页
病创造神话是人类的普遍本质。人的这一属性使他们宁愿确信医疗资源会与他们的愿望相一致,而...
-
183
从根本上说,宋医生只是永恒的维系关系媒介的一部分一一这就是中国人对家族的感觉一一它在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