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良讷-霍连尼亚(Alexander Lernet-Holenia)
Jim Moriarty (最後の世代)
读过 焚书之书
对亚历山大·莱尔内特–霍勒尼亚个人而言,战争一天便结束了。但是这经验却已经足够他写一部有关波兰战役的小说。1939年12月15日他开始动笔,1940年2月15日完成,真是一部闪电小说。小说以《蓝色时刻》为书名出版,非常漂亮,完全不受审查制度的阻挠,在《仕女》(Die Dame)杂志上印刊样本。在“雅利安化”(arisierten)S.菲舍尔出版社(S. Fischer Verlag)出书,也没有出现麻烦。后来更换书名——《白羊座的火星》(Mars im Widder, 1941),印了一万五千册。可惜——因为换名字引起怀疑——突然“国民宣传教育部”彻查这本书,发现作者描述的战争开端和国家官方宣传有些不同。他只在现场一天,而这一天刚好是战争开始的第一天,士兵亚历山大·莱尔内特–霍勒尼亚看到并写下:因为波兰那一方并没有挑衅,所以不攻击。“一枪都没有发射。”小说中如此描述。这里,在霍勒尼亚所写的小说中,不受阻挠地在德国杂志上发表的小说,明白写着,谁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思议。这样的书当然要禁止,印好的一万五千册送回出版社的地下室,这些书在后来的一次轰炸中被烧毁。 引自 06. 流亡途中的中央咖啡馆/123 瞎说什么实话呢
72人阅读
Jim Moriart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导言:五月的一个夜晚——事件前因/033
德国的大学里没有人抗议。学生没有,教授也没有。违反德国精神的论纲,准备焚书仪式的工作,...
-
褚威格(Arnold Zweig)
这时,茨威格另一类的小说《格里沙下士的争执》出现。这本书既没有先知英雄,也没有反德清算...
-
亚历山大‧良讷-霍连尼亚(Alexander Lernet-Holenia)
-
海利西‧艾督阿德‧贾克柏(Heinrich Eduard Jacob)
他至今仍受欢迎的作品,即一部时代小说《血和赛璐珞》(Blut und Zelluloil, 1930)被纳粹焚...
-
亚诺‧吴立兹(Arnold Ulitz)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好一些作家,他们匆忙摆脱旧有心态,为的是希望以后作品在...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