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耶稣的四幅肖像
Inhacspevivo
读过 新约概论
2020年2月5日 16:46
第十一章 耶稣的四幅肖像
【马可福音】
尽管教会更喜欢(我本人也更喜欢)更长更详细的马太和路加福音,但马可福音却由于近些年确定的“首先被写成的福音书”而取得了很高地位。
古代的证据
门徒彼得的记忆和经历也许是马可福音书内容的大部分来源。福音书中的一些故事带有丰富的细节描写,很像是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其他福音书中提到门徒(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许还跟作者的立场有关系)往往带有贬义色彩(愚笨的、迟钝的、没有毅力、不能理解耶稣的话),马可福音中很少这类描写(自己没必要给自己抹黑)。
作者
没有任何一部福音书准确地提及了作者的姓名,福音书都是匿名作品。约翰·马可相传是马可福音的作者,但真实性有待查证。
读者
马可福音通常被认为是在罗马写成的,原因是原文中较为复杂的亚兰语词都翻译成了希腊文,而许多犹太习俗都附有注解便于人们理解,此外福音书中还有很多拉丁文专业术语,似乎可以认为这部书写于罗马帝国一个讲拉丁语的地方。
日期
日期难以确定的原因:1、教父们的对时间的说辞相互矛盾(克莱门特说马可写下了彼得口述的福音书并且得到了彼得的矫正,而爱任纽认为福音书是在保罗和彼得都死了之后才写成的);2、马可福音中包括许多耶稣受试炼、被逼迫甚至受折磨的情节,似乎反应那个时候的人们正在为自己的信仰而受苦,于是,最可能的时间就是公元60-70年,彼时罗马皇帝尼禄正折磨国内的基督徒,但这种推论本身也是主观的;3、整个第十三章似乎描绘了耶路撒冷陷落,是否预示着就在福音书写作的时候,罗马人已经夺下了城市呢?这时候大概是公元70年。因此,大部分学者赞同:马可福音是在公元前60-70年写下的。
马可写作的意图
1、如果真与彼得有关系,这部书可能是彼得的回忆录,同时作为教会的长久见证。此外,门徒是马可福音中的重点,其工作和表现说明此书的部分传记性质。2、门徒们起初并未意识到跟随耶稣可能受苦,耶稣作为弥赛亚的本质是他上了十字架才展现出来的。3、除了作为弥赛亚的伟光正描写外,马可福音还展现了耶稣作为人的形象(也会生气,在缺乏信心的时候也不能行神迹,他的肉体也会受苦甚至死亡)。如何解释呢?1世纪有过关于耶稣是神还是人的争论,以及他作为属灵存在是怎么与物质世界发生关系的。基督徒们(受希腊哲学二元论的影响,他们被称为“幻影说者”)认为耶稣仅仅看上去是人,圣灵只在一些特定时刻才降临(受洗)而在他被钉十字架之前离开了他。马可似乎想纠正这种看法——弥赛亚的神性是通过真实的人的生命展现出来的。
马可福音的结尾
在最完整的古手稿中,马可福音在16章8节半个完整的句子处就结束了,根本没有包含复活。有人说是因为最后一张被撕掉(他们因此补上了9-20节),但这有没有可能是作者的原意呢?他就是不想把复活的完整过程写进去,有可能是受到当时流行的希腊悲剧影响,希望在故事最高潮处停止,而仅仅朦胧地暗示一下最终结局。
【路加福音】
1、本身不完整,它是早期基督教两部历史书的第一部(其余部分在使徒行传中补写,行文风格很相似,两部书都是写给“提阿非罗”的)。2、使徒行传中有一些奇特的“我们段落”(人称代词从他、他们变成了“我们”,16、20、21、27章),人称暗示着作者(可能是保罗的同伴)在场,看上去像是作者使用了自己的旅行日记(路加做过类似的长途旅行)。3、路加是一名罗马医生(歌罗西4:14“所親愛的醫生路加、和底馬問你們安”。尽管四福音书都表现出对医疗和疾病的关注),尤其是“血漏妇人”的故事(“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
路加是新约圣经的唯一外邦人(非犹太人)作者,母语是希腊语。优西比乌认为路加来自叙利亚安提阿。使徒行传说路加在保罗第一次进入欧洲时加入成为保罗的同伴,还陪伴他进行了最后一次旅行——先是到了耶路撒冷,然后是罗马。斯特里特认为,路加有可能在这段时期中从凯撒利亚的教会中收集了一些编写福音书的资料。尽管路加福音的最终版本可能是在罗马写的。
日期
在马可福音开始流传后才开始写作,鉴于21章5-24节展现的对公元70年耶路撒冷沦陷这一事实的了解,此书可能写于公元70年之后。
路加的写作意图
1、在序言1:1-4中路加指明自己写给提阿非罗,“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而且强调自己先考察了他人的记载,在此基础上按照顺序写,并采用文学写作的形式完成福音书。
2、1)路加接下去强调他所描述的事件是{ 上帝对于整个历史的神圣大计划((1:14-17,31-35,46-55,68--79;2:9--14,30-35;4:16-30;13:31-35;24:44-49等) }中的一部分。2)路加明确地将耶稣的故事与犹太教的历史联系了起来,证明基督教与旧约之间的连续性,也坚持认为耶稣就是上帝的所有应许的成就,因此以往旧的方式已经被取代了。4)耶穌来是为了作“照亮外邦人的光”(2:32),信众不需要先变成犹太人(到路加写作福音书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外邦人成为基督徒了,其数量超过犹太人基督徒,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关系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5)路加试图描绘这样的场景:救恩的故事(Heilsgeschichte)跨越整个时间,耶稣的降生、受死和复活是时间的中点:以前的旧约指向中点,而从中点向后,人类生命变得有意义了(2:11;4:21:5:26;13:32-33;23:42-43)。路加通过强调圣灵(在整个救恩计划的许多故事中)的关键作用来突出耶稣的生平和普通人的生命之间的联系(1:35:3:15--18,21--22;4:1,14,1618),以及通过强调圣灵在耶稣(和基督教会)的生命中运行的方式将他的两部作品联系在了一起。他向读者们保证,尽管弥赛亚耶穌看上去已经死了,但圣灵仍不断做工与信众们同在(部分同时代人因为耶稣的第二次降临parousia迟迟不来而焦躁)。
3、对耶稣所建立的教会的性质的强调:教会是永恒的,将要持续到耶稣再来的日子。1)耶稣门徒的包容性:福音是为所有人预备的。“照亮外邦人的光”;在数家谱时回到了世人共同的祖先亚当(3:23-38),相比之下马太福音(1:1-17)只追溯到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耶稣在拿撒勒会堂中讲道的信息也是关于外邦人的(4:16-30);耶稣对于撤玛利亚人(犹太人痛恨他们比对罗马人更甚)特别关心。路加将上帝愿意接纳社会边缘人群的态度介绍给了门徒们。2)路加也再强调作基督徒的喜乐,记载开始于天使报告“大喜的信息”(2:10),结東于门徒们在耶稣升天之后带着“大大的欢喜”(24:52)回到耶路撒冷。很多最动人的比喻也是以喜乐的方式结尾。同时也鼓励信众开放地对待其他人,就像上帝在他们还徘徊在上帝的国之外时对待他们那样。
【马太福音】
鉴于马太与马可和路加都不同,需要先了解它的几个特征。
马太福音的结构
马太的结构很精致,表现出对资料有条理的编排,可以用标题展现出来。20世纪早期,培根(B.W.Bacon)发现在序言和叙事结尾之间有“五卷”材料,每一卷结尾都是“耶稣讲完了这一切的话…”,此外,这五卷章节有叙事,有教导,搭配得非常平衡。培根认为,这些是为了表现耶稣是新的摩西:五卷与旧约五部律法书互相呼应(犹太人认为律法书是摩西写的)。
这个观点的主要弱点在于:1、将耶稣的死和复活作为大部分内容进行结尾的后记,而不是福音书信息的中心部分。2、采用“五卷法”分段方式没有明显的理由。马太没说过耶稣是“第二个摩西”,五卷也不完全与摩西五经相符:惟一共同点是“五”这个数字。
还有人提出了不同观点:将4章17节和16章21节的话语(“从那时候耶稣就…”)作为结构上的标志意味着马太福音只有三个部分。金斯伯利(J.D.Kingsbury)因此提出,马太主要想表现耶穌是上帝的儿子和弥赛亚(马太中心内容是受难的叙述),马太福音是围绕这个主题按以下标题安排的:1、作为弥赛亚和上帝的儿子的耶稣这个人(1:1-4:16);2、耶穌弥赛亚身份的宜告(4:17-16:20);3、弥赛亚和上帝的儿子的受难,被钉死和复活(16:21-28:20)。还有人发现福音书的教导经常是三句一组和七句一组集合在一起,但可能是帮助背诵(而不是组织资料的神秘线索)。
马太的写作目的
1、清楚地指向旧约及其与基督教信息的关系:上帝与以色列民的关系中的中心问题都在耶稣的生命中找到了真实的、最终的表现。马太具体引用大量旧约文本,将耶稣表现为上帝(在古时候对以色列民所做出的)应许的成就(《何西阿书》“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是当时犹太人惯用的解经方法。2、强调基督教信息的普遍性。大胆批评犹太教(尤其是对法利赛人)超过其他福音书(23:1-36)。还指出以色列人已不再作为上帝的选民(8:10-12:21:43)。3、特别强调教会的传教工作(28:16-20,耶稣向门徒发出传教命令)中时表现得最为明确,从一开始其实就已经暗示了这一点,那是在东方的君王前来向刚出生的婴儿耶稣表示敬意的时候(2:1-12)。4、传达不同的末世论观点(24和25章),鼓励基督徒随时预备迎接耶稣的再来(“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25:13,可能部分读者开始怀疑耶稣是否会再来)。5、对基督教团体和门徒身份的关注。是惟一一部明确出现了教会这个词(希腊文 ekklesia)的福音书(16:18;18:17)。
最经常被使用、最受人尊敬。为基督信仰提供指导基础。直接显示耶稣与旧约之间的连续性,可以解决犹太人的疑问,帮助犹太背景的基督徒结合新信仰与传统。它是最全面的一部符类福音书:包含几乎全本马可福音和大部分路加福音,很快在早期教会中确立了最重要的福音书的地位。
作者
是门徒马太写的吗?不太可能:马太作为耶稣的门徒之一,亲眼见证了许多事件,没必要依赖一个非见证人写的马可福音(9:9-13,马太受到呼召成为门徒,几乎抄自马可福音2:13-17)。有可能:1、语言不是障碍,犹太人马太是个税吏,与罗马人关系密切——他一定会希腊语。2、习俗不是问题,在习俗方面找到的错误(21:5一7中对希伯来文诗歌性质的误解、18:34中认为刑罚是犹太人的惯用方法)几乎不能证明其作者是一位外邦人。
日期
很有可能是在大约公元80年到100年的这段时间内。
【约翰福音】
写作风格更具深度。耶穌经常去耶路撒冷与犹太宗教权威辩论,讨论犹太教经文释义和有关灵性的题目(2:13:5:1:6:4;7:2;10:22;1:55),他一开始就声称自己是弥赛亚,带着旧约中上帝的权柄[旧约中耶和华(Yahweh)被定义为“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阐述自己。就“上帝之国”进行长篇演说。很多其他福音书中的经典情节在约翰福音中被放在了不同语境中,十字架也从悲惨成为荣耀,证明耶稣与上帝合一,他在上帝对整个宇宙的计划中的位置。它与开头段落一样表明了耶稣重要作用的普遍性,类似于希腊哲学思想中的逻各斯(道,或理性)。
结构
1、序言(1:1-18):首先描述场景(可能参考早期基督教赞美诗或忏悔辞),涉及创世记故事,以及旧约中的智者,序言为了突出耶稣具有的普世意义上的重要性将这些主题与希腊哲学观念相联系。
2、兆头卷(1:19-12:50):按照主题和题目组织耶稣传道的主要事件,突出他与耶路撒冷宗教机构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还确切地表明耶稣是所有旧约应许的成就。
3、荣耀卷(13:1-20:31):通过和门徒们的单独聚会、演讲,稣培养门徒的信心,将基督教团体的指导原则托付给他们,希望门徒们成为雏形期教会的领袖。十字架是为了表现耶稣神性的又一次彰显,尽管符类福音书的记载有献祭色彩。
4、结尾(21:1-25)
第四部福音书的特点
B.H.斯特里特认为约翰福音基于对符类福音书传统的误解,是富于想像力的布道辞,无法提供作为耶稣实际的生平和教导的可靠性记载的价值。反对的论据有:
1、故事传递过程中的事实和虚构:关于“真”和“假”的机械论二分法观点不适合用来理解文学作品。能打动听众和读者的心、又能让人思考的好故事,关键在事实和虚构细节的组合。约翰福音中,由于虚构更多,表现主题的角度更多,它的受众就能超越时间地点的局限。
2、约翰福音与符类福音书:约翰福音与其他三部来源不同,能够补充其他福音书中的资料。还有一些更小的细节记录,帮助解释和澄清符类福音书的叙事。它本身就是一个资料来源。
3、约翰福音在犹太教中的背景:更多有关犹太人而不单是希腊人。尽管序言中有些希腊哲学的影子,但把它去掉也不影响理解。经常使用亚兰词汇,遵循亚兰语的用语习惯,创作闪族排比式诗歌,也许作者的母语是亚兰语。
4、新发现:1)死海古卷显示,约翰福音中奇怪的希腊思想和犹太思想相结合的写法在当时(2世纪)属于流行,无论是在希腊城市还是巴勒斯坦本地犹太圈子。光明与黑暗、真理和谬误作为伦理二元论,与大部分希腊哲学和诺斯替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强调形成对比;2)诺斯替福音书的发现表明约翰福音可能是诺斯替主义和“正统”基督教之战的组成部分。;3)在耶路撒冷的考古发掘也为说明约翰福音的传统提供了证据。这部福音书大量的名字和对地点的描述建立在对公元70年时这个城市的情况的真实知识之上的。
约翰写作的意图
为教会以外的人,“……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为基督徒,“要叫你们继续相信”:
1、大量提及那些没有亲眼见证福音书所描述事件的第二代基督徒的顾虑和兴趣。
2、表现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完全破裂。强调“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差别是信仰上的,而不是种族上的,因此并不能称之为反犹主义。也许是公元85-90年的状况,当时基督徒们被赶出了会堂。
作者与日期
2世纪以来的传统认为该书是使徒约翰在其年老时写的,大概在公元85年到100年之间。作者未定,有可能是“使徒约翰”,有可能是一群人,他们将自己描述为至少是第二代基督徒(21:24)。
【特别文章】
编修批判法
出发点是:了解各个作者如何使用手中的资料并据此写作福音书的。本章中关于四福音的写作目的、意图和特殊关注点的都基于编修批判法。
前提是:我们能够作者使用资料、构思、写作的方法,能表现各自的关注点、洞察力以及神学观点。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不同福音书作者使用相同资料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同样是抄,抄什么,怎么抄,大有区别。有人抄得高明,有人抄得傻,分析他们的成果,就能间接看出作者的性格、立场、偏好、水平。编修批判法,就是研究抄的科学。
“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使徒行传》11:21-26关于早期基督教团体形成的情况
马太福音2:15;参见何西阿书11:1
Inhacspeviv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九章 上帝的国在运行
2020年2月5日 16:46 第九章 上帝的国在运行 面对巴勒斯坦社会发展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旧的...
-
第十章 理解福音书
2020年2月8日 12:36 第十章 理解福音书 【福音书是什么?】 20世纪的命题:福音书是什么?早...
-
第十一章 耶稣的四幅肖像
-
第十二章 我们能否信任福音书?
新约概论 第十二章 2020年2月6日 17:06 第十二章 我们能否信任福音书? 【本章高能:真不真实...
-
第十三章 扩展到更广泛的世界
2020年2月7日 17:25 第十三章 扩展到更广泛的世界 复活也没什么用,对于灰心的信徒们来说,精...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