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公众》全书笔记
P12 他不可能花费所有时间去了解和把握所有问题,当他关注于某一个事件的时候,其他数以千计的事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除非他能够准确判断,时间精力投向何处能够最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否则违背其固有的能力,做他不胜任的工作,他只能像一直小狗同时面对三根骨头一样,感到迷茫。 P16 苏格拉底很久以前就指出,知识是实用性的美德,判断对与错,首先必须明确是真实,还是虚假。 P18 我们所认可的良好秩序,只不过是适应我会们自己的需要、愿望和习惯的秩序而已。我们的期望根本就不是普世的、永恒不变的,尽管我们常把它说成是美好的,但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却很难证明,我们的期望如此正义。 P23 个体公民并非对所有的公共事务都有自己的主张。他不知道怎样处理,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为什么发生,将要发生什么。我也无法想象,他怎么可能知道这些。没有任何理由能够支持神秘的民主主义者的想法,即无知个体的混合体能够给予公共事务持续的引导力量。 引自 第二章 无法实现的理想 P31 在人数庞大的群体中,无论其中每个人拥有多少明确的观点,这个群里都必须采取统一行动。人群约庞大、越复杂,最终的统一意见就会越模糊、越简单。 引自 第三章 代理人与旁观者 P37 多数原则被认为具有内在的道德与智慧的美德。本质上,它不过是君权神授的一种新面目。然而,任意人群中51%的多数酒能代表美德与智慧,这种根深蒂固的荒谬观点一直显而易见。而这种荒谬观点又是公民权总体原则建立的基础,对此理智而清醒的认识,有利于保护少数,保护各种对艺术、科学等其他人类志趣,使之不受多数原则的束缚而存在。 P38 如果我们认识到选举是战争一种替代形式,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选举的本质。“17、18世纪,选举在英国萌生”,德怀特·莫罗在为摩尔斯教授的著作撰写序言的时候写道,“随后逐渐从英国传到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文明国家,政党通过选举获得执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革命的替代品。” 汉斯·德尔布鲁克认为,多数原则是“一个纯粹的实践性原则,谁要避免内战,谁就运用这一原则。即使斗争不可避免,无论如何,运用多数原则的人都将占有优势,数量上的优势”。 P38 也许有必要建立一种理论,即公众能做的并不是通过选举表达他们的意愿,而是赞成或反对某项提议,对此,我不想更深入地讨论下去了。如果这种理论被接受,我们必须摒弃民主治理能够直接表达人民意愿地观念,我们必须摒弃人民统治地观念。取而代之,我们应该接受地理论是,通过偶尔动员大多数人,人们可以支持或反对实际掌权的个别人。我们必须承认,公众意愿并不总是直接参政,而只是偶尔介入。 引自 第四章 公众能做什么 P52 环境是复杂的,人的政治判断力是有限的。能否在两者之间假设一座桥梁?自从亚里士多德在他著名的《政治学》第七卷中提出这一问题以来,它就一直困扰着政治学姐。亚里士多德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社会应该维持较小的规模,以适应公民有限的能力。我们,生活在伟大社会中的当代人无法接受他的建议。 引自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问题 P60 在一个绝对静态的社会里,是不会有问题产生的。问题由变化而生,但变化不是孤立的。变化不易察觉,除非我们用与其他变化速度不同的东西作参照。。。变化只有在与其他事务的对比中才能得以显现。两个相关变量的变化关系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引自 第七章 问题的本质 P66 我们知道的或者能想象出的和谐必定以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即牺牲与其他事务有冲突的愿望。果树为我们提供果实,我们把吃果实的飞虫消灭掉,因此,水果只为我们而成熟。我们并没有考虑因此而导致的无数飞虫的生存危机。 以永恒为视角,地球上的和谐应以人类为中心,还是以虫子为中心,着完全不重要,因为若以永恒为视角,以无垠的宇宙为出发点,我们所谓的好与坏,更好或更坏,根本就不存在,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来自这一宇宙中事物之前的对比,倘若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自己无法衡量自己,所有的有关价值、重量等的衡量也都是如此。倘若要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你必须像上帝那样,置身于宇宙之外,否则便没有发言权。 P68 在人类的利益、意图、愿望住在的世界里,其实和谐标准更为狭窄。不存在整个人类的标准,只存在个别人的标准。在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里,皆如此。对与错、好与坏、快乐于悲伤,都是特定的、局部的、相对的,只在某时、某地、某种情况下,适用于某些人。 引自 第八章 社会契约 P106 民主理想从未定义过公众职能,它想当然地将公众当作所有事情笼统的、朦胧地管理者,这个混乱的概念深深地根植于神奇地社会观念中。“人民”被凝缩为一个人;他们的意愿被凝缩为一个意愿;他们的想法被凝缩为一个想法;他们被凝缩为一个有机体,每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个细胞。因此,这个被凝缩而成的选民将自己视为社会管理者。 引自 第十三章 公众舆论的原则 P135 无需赘述,集权统治越甚,人民参与讨论并给出思考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的集权统治范围越广,它能够考虑到的事实真相和具体环境的信息就越少;它于基层体验的冲突越多,距离源头越远,自我意识越强,它的强制力就越弱。 引自 第十五章 缺位的统治者
16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