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耶稣的交流观对比
《斐德罗篇》要求的是将“施爱者”与“被爱者”双方联络起来的亲密和互惠流动的爱;而福音书中的“播种者寓言”要求的则是对天下所有的人都同样赐福的、弥散的爱。对苏格拉底来说,哲人与弟子的对话应该是一对一、互动、鲜活、独特和不可复制的对话;在前三部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对第四部福音书,即《约翰福音》我会在稍后讲到)中,圣言(The Word)遍撒人间,而无具体对象,其天命开放而不确定。苏格拉底认为文字是先天难产(delivery,同时有“输送”和“生产”的意思)和后天培养不当带来的后果,他的传播视野偏向传播者。在他看来,交流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呵护并培育种子,而不在于关注接受种子的人对这个过程有何贡献。与此相对照,耶稣提出的则是强调受者的传播模式,因为播种者对种子的“收获”是无法控制的。 引自 第一章两种交流观:对话与撒播048
181人阅读
亿万光年之外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交流的视野之二:治疗话语
交流的治疗性视野虽产生于人文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框架内,但其根茎和枝蔓却伸展到很远的...
-
如何对待交流
一切试图实现交流的努力都蕴含着怪诞。如果我们对这种怪诞抱着乐观情绪,我们的思想和生活就...
-
苏格拉底和耶稣的交流观对比
-
古希腊的男男之爱
正如苏格拉底和斐德罗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一样,这里讨论的爱也指两个男人之间的爱。这...
-
吕西阿斯的利益爱情观
吕西阿斯赞扬爱情中的“非人格化”(impersonality),将其视为一种能避免爱的疯狂的理性方式...
> 查看全部2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