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第一部:城墙
讲述自驾追逐长城。
游牧民族多不是侵略者——一般而言,他们对攻城略地不感兴趣。他们要的,是汉人的财务,不是汉人的文化,这一点一直让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烦恼不已。南方的情形略有不同,中原王朝在南方的扩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文化压制,而不是武力征服。美国历史学家亚瑟·瓦尔德隆写过一本书,书名是《中国长城》。他认为,“中原帝国向南扩展的过程中,不是中原人在迁移,而是当地人改变风俗。他们伪造家族图谱,修建祭坛——他们的所作所为,跟任何想进行文化入侵的人一模一样。时至今日,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这不是武力。他们不需要密探,不需要卧底。有某种东西让他们成为中国人这个群体的一员,而正是这个群体令周围的人对它产生兴趣。首先对此不感兴趣的,就是骑马的游牧部落。这令中原人十分头疼,因为他们已经用文化这个东西,把其他几个边上的外族人都牢牢地束缚住了。可骑马的游牧民族不管这一套。对中原人来说,这个问题如同美国人遇到基地组织这个麻烦事,只会招人更加怨恨。美国人总是认为,那些人对我们应该再多一些了解。教他们学做美味,老式的美式烧烤,把我们的生活全貌展示给他们看,他们肯定会喜欢这一切!可是,这根本不管用。在中国的文化里,同样存在类似的错误路线。是对文化这一力量保持极度信赖,还是要有诉诸武力的意识,这两者之间存在错误路线。” 引自 第一部 城墙 第二部:村庄
讲述在三岔(北京附近的村子)的生活。
那正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可取之处——人们表现出的关切出自真心实意,他们对学习的信奉根深蒂固。不过,如果中国学校教育的力量在于它的良苦用心的话,其弱点则存在那些细节之中。我对魏嘉所要学习的那些东西简直是迷惑不已——无关的事实和毫无系统性的知识,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杂合在一起,然后硬生生地填塞进肺活量只有一千四百毫升的小孩子身体里。自19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家们一直在新与旧、洋与中之间努力寻找着平衡点。他们想方设法囊括进一些新的课程,但却没有改革学习的基本策略以及课堂模式。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背诵和重复来进行——这正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奠基石。形成这样的传统,部分原因在于那些汉字太难书写,小孩子只有通过反复抄写的方式加以学习。接着,他们便把这种学习策略应用到了所有科目的学习当中。不过,在教授其他课程的时候,大家很少注意分析性和创造性。上地理课的时候,他从来没有画过地图。很少有课程体现出个性化和情景化,整个世界都被拆解成了各种各样的统计资料、数字和细节等。 引自 第二部 村庄 对中国的男人们来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像香烟那样有抓住“关系”这个东西的神韵。香烟是一种信号灯——在一个很多东西都不需要言说的世界里,跟香烟有关的任何手势都代表着某种东西。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抽烟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都十分重要。有些牌子的香烟甚至有补贴——最廉价的牌子价格只有两元多,因为官员们担心,如果农民们买不起烟,他们会不高兴。2000年,中国疾控中心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跟吸烟有关的健康花费超过了这个行业所带来的税费收入。但那个统计数据并不要紧,要紧的是看谁付出了什么。时至今日,还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健康保险制度,政府把烟草产生的全部收益收入囊中,而无需为它所带来的危害付出一分钱。 引自 第二部 村庄 第三部:工厂
讲述浙江南部的工厂,那里有一个个只生产一样东西的小镇。
在中国,温州人以创业能力著称,是农民创业者的原型。 引自 第三部 工厂 中国的各大城市只能靠自己筹集所需的资金,而是法律又不让他们像美国的城市那样发行地方债券。他们也无法征收财产税,因为土地是国有的,税收的基础十分薄弱,公司在投产后的前三年内,享受税收减免,那之后,大多数公司会想方设法在自己的收益报告上做手脚。这对于公司和官员们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他们可以得到优惠待遇、收到现金和应有尽有的中华香烟——可是,这座城市要靠税收维持运行却不大可能。跟中国的大多数城市一样,丽水到处都在花钱,可是,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就在那些建筑工地的下面。就是土地,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土地使用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是一套利益交易,从农村买来土地(城市可以随心所欲占领土地,他们支付的价格,是政府早就定好了的),作为城市土地再次出卖(城市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一方)。 引自 第三部 工厂 抗议的次数无关紧要,真正要紧的是抗议的目标。如果人们抗议土地使用法框架下的基本结构,问题就严重了。可是,如果某个人感到不高兴,仅仅是因为他的房子有一百五十平方米,却被算成了一百平方米,那就该另当别论了。在中国,基本上所有的抱怨都停留在这个层面:仅限于一个地方,而且是孤立事件。还有一个紧要之处,那就是看进行抗议的是些什么人。在农村,也就是滥用权力最严重的地方,有能耐的人往往都会外出务工。如果某个有能耐的人碰巧留在家里没有出去,而且又是共产党员,他最后也很可能会被网入权利结构中。 引自 第三部 工厂 我常常感觉到,中国需要发展到某个点上,让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感觉到,这样的体系对他们获得成功已经形成了障碍。不过,这种情形还没有发生,天资聪明和辛勤劳动通常会得到回报,这一点十分明确,虽然这样的人实际上没怎么依赖政府。 引自 第三部 工厂
3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