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頁 祇園寺碑文
Yen
读过 袁宏道集箋校(全三冊)
浙西佛寺,甲于東南;至浙東,荒涼不可言,余每見未嘗不發笑。問之僧,皆曰:「貧甚,僧口腹之不給,何暇為朽木治宮室?」余曰:「不然,夫修廢舉墜,長吏之事,既公帑不繼,下一令當有檀波羅蜜應者,一方民豈盡闡提也?」僧笑不對。旁有識者應曰:「而安知,而安知!夫薄書之吏,迫於酬對;縫衣之儒,束于名教。彼束於名教者,方借勢洙、泗,托忠濂、洛,熟讀原道諸篇,以恐嚇佛徒,幸不盧若居丁若人足矣,何下令之敢望?」因相顧太息而去。 余既自五泄歸,憩舟湘湖,睹蕭城中有四剎凌空者,異之,偕數友之策而至。入門,有額約「祇園」,規制甚敞,寶盧金地,爛煙一新,不覺吐舌約:「怪哉,浙東固性理國也,安所得檀越而煇張如此?」詢之父老,始之為吾友縣令沈君所募修,莫不狂呼嘆賞。 按舊記,祇園始於玄度,成於嶽陽王。相倫香剎,飛自天竺;故像遺盧,驗於曇彥。雖因果之常然,實寰中之稀有。自勝國末,僧道拳改創之後,至今始三百餘年,頹敝不堪。吾友沈君,始再修茸。余觀野使載蕭詧為玄度再來,詧之後為裴休,休之後為一小國王,願力所乘,當非虛謬。今吾友現身宰官,慈悲堅忍,事事等佛,且以兩三百年之廢寺,而一但改轍,時節因緣,似亦有以,倘亦玄度最後之身,乘願力而來者耶? 宏子曰:象法之盛,佛法之衰也。佛法莫盛於梁,亦莫敝於梁。當是時,寶剎如雲,神僧如林,以至天子為奴,卿相授具,浮屠之盛絕,今古無兩。然而戒律成縛,義解為崇,溺情因果,蕩心虛減。誌工杜口,達摩不識。卒使後世理學大儒譚心性者,以果報疑佛。溺果報者,又以佛法之不效疑佛。名為崇佛,實佛冤耳。夫佛之言覺也,禪之言定也。雲山出家,偶爾示現;毘邪示疾,非無妻子。假使悉達長自衰周,未必不撤還鉤用;尼丘種出甘蔗,安知不削髮偏衣。釋迦、孔子,易地皆然。而一二高識之士,見夫事佛道者如事竈奧,戚戚捨身,沾沾利益,遂欲絕口性命,塞路蔥嶺,此何異聞噎廢食,見蹶停驂者哉?昔韓退之抗表佛骨,攻擊佛法,不遺餘力,及一見大顛,乃曰:「和尚門風高峻,弟子於侍者得箇入處。」攻其皮,嗜其髓。吁,若退之者,豈非善護佛法者哉?沈君雋人,善譚名理,當知余言不謬。至於祇園此舉,似猶以像法教民者。諺不云乎:「多處減些子,少處添些子。」今浙東像法之衰極矣,此舉殆如瑞矣。 萬曆二十五年丁酉(一五九七年)在杭州作。 引自 卷十 解脱集之三——游记、杂着
55人阅读
Yen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194页 識張幼于惠泉詩後
余友麻城丘長儒東遊吳會,載惠山泉三十罈之團風。長儒先歸,命僕輩擔回。僕輩惡其重也,隨傾...
-
第427頁 孤山
孤山處士,妻梅子鶴,是世間第一種便宜人。我輩只為有了妻子,便惹許多閒事,撇之不得,傍之...
-
第469頁 祇園寺碑文
-
醉叟傳, P719
此人似乎是洪七公的原型 。 且長期流浪,寄榻於古廟屋簷之下;頗有浪跡天涯,一棒走天下之感 ...
-
遊廬山初入東林雨中,八五九頁,萬曆二十八年庚子作
窮天刻冷翠,濃雨洗幽青。濕雲坼西嶺,坐見武昌晴。遠公昔菴比,蓮花漏初成。巖竇列宗雷,石...
> 查看全部6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